“我是有一点点自闭, 但程度不是很重,我想融合”
■2014年4月,《天真者的画语》孤独症儿童绘画展在北京798举行。CFP供图
“融合教育”是自闭症儿童融入社会的希望,有孩子在接受这种教育后出现了巨大的进步,主动向家长表达了这样的渴望—— ■新快报记者 黄晓嘉 严蓉 “烦死了。”这一句简单的表达自我情绪的话,从7岁的远远口里说出,听在妈妈文晶(化名)的耳中,比任何一首美妙的歌曲都要动听。三年前,文晶面对现实,不再逃避儿子有别于其他正常孩子的事实,带四岁的远远去中山三院做了评估。“从一岁多就不太会说话,不怎么搭理人,家里人叫他名字也没反应,总是自顾自地玩,不会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情绪。”文晶说,最终中山三院的邹小兵主任诊断远远为自闭症患儿。确诊后,已有心理准备的文晶为远远报名了全国第一家公立自闭症学校——广州市康纳学校(以下简称康纳),远远从学前班开始接受自闭症干预治疗,逐渐有了进步。去年9月,文晶又为远远找了一家离家最近的民办小学,让他以随班就读的方式融入正常孩子的学校氛围。“只要孩子的能力达到要求,一定要让孩子去进行融合教育,这对帮助自闭症孩子融入社会非常重要。”文晶说。 通过特殊教育先让孩子提升社交技能 在远远二岁七个月时,文晶狠狠心把他送去了家附近的常规幼儿园。虽然能察觉到儿子跟正常的孩子有所不同,但心存侥幸的文晶并没有带远远去看病,而是选择了让他尝试着上学。然而,问题很快出现了。远远在幼儿园不听老师指令、不肯在午休时间睡觉、总是自顾自地玩耍等等“怪异”行为,引起了老师的不满,最终幼儿园劝退了远远。心急如焚的文晶在听朋友说了自闭症的症状之后,才恍然认识到,远远可能也是自闭症儿童。 在朋友的“指导”下,文晶终于带着远远做了评估诊断。有了确诊书,在排队半年后,远远终于进入了康纳学校。由于确诊时间比较晚,文晶在远远四岁之前并没有给他进行专业的早期干预治疗,这也是现在文晶心中最大的遗憾之一。“如果当初刚发现异样就带他去确诊、治疗,可能现在的情况会更好。”文晶说。正是由于没有进行早期的干预治疗,当时四岁的远远没有任何的习惯和规矩意识,他只是沉浸在自己的世界我行我素,如果这样直接融入正常的幼儿园教育,反而有害无利。在进入康纳学校后,文晶首先接受了亲子班的家长培训。“我那时候才知道,应该用什么样的方法和远远沟通,应该怎么教他东西,回家一试,还真的可以!顿时心里就轻松了很多,觉得孩子有救了。”文晶说。 从亲子班到幼儿园,再到小学,远远在康纳度过了人生中最重要的三年。在这三年里,远远知道了老师上课点名要喊“到”,知道了别人问话应该怎么回答,知道了如何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情绪,也知道了应该在课堂上守规矩。“我觉得他进步很大,他的认知能力不差,幼儿园老师教两遍诗歌他就能吐字清晰地读出来。通过三年在康纳的学习,他培养好了常规的习惯,我觉得他具备了进入正常学校进行融合教育的能力了。”文晶说。 “特殊教育和常规教育的关注点不同,特殊教育的老师关注的是‘怎样让每一个孩子学好’。由于自闭症孩子的特殊性,他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势和短板,必须针对他们进行因材施教,通过特殊教育先让孩子提升社交沟通技能、建立生活学习常规,才能帮助他们尽早地具备融入社会的能力。”康纳学校副校长王德玉说。 融合教育是多数自闭症家长努力的方向 去年9月,文晶在花都找了一家民办学校,为远远报名随班就读。虽然远远在康纳已经读到二年级,但由于担心远远的适应情况,文晶还是让远远从一年级读起。她向班主任说明了远远的情况,希望得到班主任的帮助和支持。出乎文晶意料的是,班主任对远远在班上的表现非常满意。“老师夸他守规矩,说他挺乖的,上课听讲也很认真,作业做得一丝不苟,不觉得他有问题。”文晶说。虽然得到老师的夸赞,但文晶仍然很谨慎,她目前还是让远远每周一周二在康纳就读,周三到周五再去花都的学校就读。“我还是担心他,如果完全去到正常学校就读,会出现问题。比如学业越来越重会给他造成压力,情绪还是不能完全控制得很好等等,目前这种跨校就读的方式还是比较适合现阶段的他,以后等他完全适应了主流学校的教学节奏,再让他全部融合。”文晶说。 事实上,作为国内知名的孤独症康复研究中心,康纳学校很早就开始了融合教育的研究和尝试。像远远这样的孩子,今年有17个从康纳学校回归主流幼儿园、学校。“融合教育是多数自闭症家长努力的方向,也是我们所乐于见到的。孩子们从康纳走出去,走进主流学校之后,我们仍会给家长和孩子提供指导,他们有问题了也可以随时来咨询。”王德玉说。2014年12月24日,广州市自闭症儿童随班就读指导中心在康纳学校成立。“这意味着,我们可以更加‘名正言顺’地规划和推动融合教育的进行。毕竟,融合教育牵涉的家庭、学校、师资、社工等等问题很多,需要各方面共同努力,而现在,我们有了一个更好的身份去推动它。”王德玉说。 家长配合及同学陪伴对孩子融合很重要 自从远远到花都的学校接受融合教育之后,文晶感受到了儿子巨大的进步。“他甚至有一天告诉我说,‘我是有一点点自闭,我的程度不是很重,我想融合。’”文晶说。这样一段具有自我认知能力表达的话语,从年仅7岁的患有中度自闭症的儿子口中说出,让文晶又惊又喜。文晶深深地知道,儿子的进步离不开所有人的帮助和努力。“每周五我都要到花都的学校去和老师交流,如果发现远远的问题就可以及时解决。同时远远的同学对他都还不错,远远甚至跟班上的同学学会了很多以前从不会表达的话,虽然这其中有好有坏,但起码他懂得了如何与正常的孩子相处、沟通,这才是最重要的。”文晶欣慰地说。 文晶清楚地记得,远远在康纳学校的一个同班同学,也曾去主流学校随班就读,但有一天他突然回到康纳的课堂上就开始大哭大闹,原因是有主流学校的同学喊他傻子,他称自己再也不要去融合教育了。“我当时问远远,你还要不要去融合,远远坚定地告诉我想去融合。我想这也和他在花都学校,同学和老师对待他的态度有关吧。”文晶说。 据广州市教育局粗略估算,全市自闭症儿童有近2万人,在特殊儿童中,自闭症学生随班就读更为迫切,当自闭症孩子在行为管理和认知能力达到一定程度之后,进行融合教育是帮助他们早日融入社会的最好方法,这需要学校、管理人员、老师、孩子的同学、家长等等进行全方位的支撑。 看过很多去主流学校融合的自闭症孩子,王德玉在这方面也是感触颇深:“首先,家长的配合很重要,有的家长不愿意让别人知道自己孩子患有自闭症,而一味地隐瞒往往不能带来正面的效果,而且我们也无法开展帮助。其次,同伴的作用甚至比老师还重要,例如班级上的热心小帮手,能主动对自闭症的孩子伸出援助之手的话,那对他们的帮助是非常巨大的,因为这会让他们产生一种被接纳感。” 来源:新快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