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导航
开启左侧

清明节的成长课,你会怎么和孩子解释生死?

[复制链接]
gongyi020工作人员 发表于 2021-4-4 23:38:1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清明
QING
MING
时节

今天是清明节,相信很多爸爸妈妈会带着自己的孩子去祭奠亲人。当我们在追忆、祭奠逝去的亲人时,懵懂的孩子也许会问:

什么是死亡?

人为什么会死?

……


  如果孩子问起这些,各位爸爸妈妈们,你是否已经为他们准备好了答案?还是你只准备了下面这些简单、对付的答案:

“奶奶死了就是永远地睡着了

“你长大后自然就明白了”

“人死后就会变成天上的星星,

永远看着我们”


553bf284a81b54fe743591949f5f1b9b.jpeg

在我们的传统观念里,死亡是一个很忌讳的话题。平日里人们都会有意识地避讳这个话题;甚至,只有当我们即将或者已经面临死亡,我们才会认真地思考这个问题——但有些时候,往往已经太迟了······

这个清明,爸爸妈妈们不妨为孩子们补上“如何认识生死”这一课题,让他们正确地了解和面对自然规律,在有限的生命里更加懂得珍惜身边人,热爱每一天。

关于死亡教育,家长应该这样做
告诉孩子死亡的真相


  作为“死亡教育”的第一步,请一定要告诉孩子:死亡,是件很自然的事情。生老病死,本来就是人生的规律。在起点,我们就要教会孩子学会用一颗平常心来面对死亡。

  我们不鼓励用谎言去欺骗孩子,哪怕这个谎言本身是善意的。因为,死亡本来就是生命中重要的组成部分。生命之所以珍贵,就是因为有一天生命会结束。我们只有接受它,接受它的基础上我们也要超越它,更加珍爱我们拥有的生命,珍爱周围活着的亲人,在每一天感受生命的美好。

当然,直接告诉孩子不代表不加任何的润色和修饰。毕竟,死亡对于孩子来讲,确实是一个比较难于理解的东西,我们可以用他们熟悉的事物来进行解释。根据孩子不同的认知水平和情绪发展,家长应该选择不同的方式来告诉他们死亡:

第一阶段 0~2岁

婴幼儿没有确切的死亡概念,认为死亡只有“在这里和不在这里”、“有和没有”的区别,对于“死亡”,孩子有分离或者剥夺的情绪感受。这个阶段,家长可以用一些比喻拟人的方法解释“死亡”,比如可以把孩子心爱的玩具比喻死亡,玩具坏了,没法恢复了,就是死亡了。

第二阶段 2~7岁

幼儿认为死亡是真实的,生者和死者会分离,死者是不会动的。孩子有时会对死亡会产生神奇的想法,比如去世的爷爷会变成天使。这一阶段的孩子已经有了一定的社会认知能力,这时父母首要做的就是告诉孩子,死亡是一件很危险的事,并培养好孩子的安全意识,这是非常重要的。

第三阶段 7~11岁

上了小学的孩子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独立性,开始和成年人一样会产生悲伤等情绪。这时候他们可以理解死亡是不可逆的,死亡有内外在的原因。这时候家长应该正面孩子提出的问题,用科学的角度,让他们以科学的眼光来看待这件事。可以带他们去自然博物馆,科技馆,看看人是如何出生,长大,老去,死亡,平静地告诉他们,他们就不会害怕,反而会理解并接受。

第四阶段 11岁以上

青少年把死亡看成是整个生命过程的一部分,且具有个人的意义。他们会认为,死亡是最终的事情,会对死亡感到焦虑。这时候,家长就应该更加注重对于孩子情绪的管理和控制,让他们消除不正常的焦虑甚至是恐惧。

(以上阶段分类来自瑞士儿童心理学家皮亚杰对儿童认知发展分期的描述)


告诉孩子死亡可能没有原因


  有的孩子在面对死亡时,会很容易陷入深深的自责,认为自己的某些行为与死亡的到来有所关联;还有的孩子,认为死亡一定是某些人所导致的,因此一生都背负上深深的仇恨。

  家长需要告诉孩子,死亡,有时候可能毫无征兆地发生,任何时间、任何地点、没有原因......甚至绝大多数情况,没有人需要为死亡担责,它只是大自然的正常现象。我们任何人都无法确切地知道,何时何地会与身边的人永远分离。所以,我们要珍惜拥有的每一天。

对孩子做情绪管理


  面对死亡,如果孩子真的有情绪上的波动,我们应当允许他表达对逝者的哀思。不管是画一幅画、制作一本相册,还是种一棵纪念植物,甚至我们可以单纯地陪着孩子聊一聊那些他与逝者共度的美好时光,这都可以很好的削弱死亡所带来的那种“离我而去”的负面感受。

和孩子交流死亡的话题

  和孩子交流、谈论死亡的话题,一方面可以让孩子消除对于死亡的盲目恐惧,另一方面还可以让孩子树立正确的生死观,鼓励他们在有限的生命里去创造更大的人生意义。其实,关于死亡的话题并不都是很沉重,它里面还可以包含对于生命的尊重、生命的热爱以及生命的意义。因此,不要忌讳这个话题,和孩子敞开心扉一定会胜过遮遮掩掩。


当然,爸爸妈妈们也可以借用绘本来诠释关于生病和死亡的故事。如《祝你生日快乐》,这本绘本通过一个得了癌症的小女孩的离去,讲述了生命脆弱的主题,《爷爷变成了幽灵》解释了人死亡以后会到哪里去,《爸爸的围巾》讲述了人终有一天会离开,但总会留下温暖的想念。除此以外,还有《汤姆的外公去世了》、《活了100万次的猫》、《一片叶子落下来》等等。





亲爱的爸爸妈妈们,回避问题并不是最好的保护,直面话题反而能让孩子在未来受到更小的伤害。所以,如果当孩子提出了疑问,请认真地考虑,并以他们可以理解的方式回答并拥抱他们。



本文来自央视少儿,欢迎转载

如有需要请联系cctv14children@qq.com

(欢迎转发到朋友圈哦~)


广州公益网由齐志社会工作服务中心于2014年创办,齐志是获民政部门认定的慈善组织,致力于链接资源为儿童提供多元化专业服务,改善乡村孩子的阅读条件和提升社区儿童心理健康水平。资助及公益合作热线:020-83707079 微信号:18520081188 公益合作邮箱:admin@gzqz.or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关注

253粉丝

5280帖子

会员达人更多+
广告位

信息推荐

更多+

最新信息

更多+

关注我们:齐志公益

官方微信

儿童心理云平台

服务热线:

020-83707079

微信号:18520081188(备注来意)

地址:广州市越秀区较场西路东关汛3号三楼

公益合作(投稿):admin@gzqz.org

广州市越秀区齐志社会工作服务中心版权所有-广州公益网    ( 粤ICP备14025298号 )

粤ICP备14025298号 粤公网安备440104020019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