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漫长的人生里,大学时代恐怕是读书心思最纯粹、最有可能专注阅读的时期了。日前,据澎湃新闻报道,青岛大学图书馆借阅量跌至十多年前的10%,每年只有约6、7万册的数量,学生一年的课外阅读图书量大致仅有2~3册。对此,有教职工建议成立校、院、系以及跨单位的各级各类有教师引领的形式多样的“读书会”,以促进高质量人才培养。 这一建议,引起舆论的关注和热议。很多大学生网友都表示,自己也很少去学校图书馆借书了。事实上,关于大学图书馆借阅量变低的话题,并非首次引人关注。曾有研究者以山东农业大学图书馆为例,分析高校图书借阅量,调查结果显示:“有64.93%的学生认为没有充足的时间阅读;37.18%的学生认为不能坚持阅读”。这些数据和现象,让一些教育工作者和不少爱读书的网友感到担忧。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在漫长的人生里,大学时代恐怕是读书心思最纯粹、最有可能专注阅读的时期了。此前,学子囿于高考压力,不能在书海中纵情遨游,而毕业后,又要面对繁重的工作和生活压力,能长期坚持阅读的人,就更少了。但是,的确有一些年轻人,不珍惜、也不重视大学时期的读书机会,宁可把时间用在吃喝玩乐上,也不愿去图书馆里坐坐。甚至有个别同学在“打游戏”中消耗了四年求学时光,学无所成,浪费青春。对于这些不珍惜阅读机会的大学生,高校确实应当加强教育工作,积极引导他们去图书馆学习,或博览群书,或提升专业水平,总之,需要“坐得住”和“看得进去”。 与此同时,我们不能把大学图书馆借阅量变低的原因,简单理解为“学生不愿意看书”。首先,正如上述调查数据显示,确实有不少大学生,是希望能多去图书馆看书的,但由于种种现实因素的限制,没有时间和精力“泡图书馆”。现在不少大学生从入学之初,就意识到了较大的就业和生存压力。他们认为与其把宝贵的时光用在看书上,不如多实习,提前接触社会,进而提升将来的就业竞争力。还有一些学生考研目标很明确,并怀有强烈的应试心态,只看自己专业里的一点东西,无暇博览群书。还有一点不可忽视:现在电子阅读十分流行,不少人会直接购买电子书,通过PC端和手机App上的电子阅读软件看书。 从科研的角度来说,过去人们认为的“必须去图书馆查资料”,也已经不是今天做学问的“必由之路”了。网上的学术信息,足以应对人们的需要,而电子搜索和数据库的普及,也让很多人不需要到图书馆写论文,通过电脑就能接触到海量信息,进而完成科研工作。从这一点来看,大学图书馆也要与时俱进,转变职能,增强数字资料的储备量和检索能力,更方便学生的使用,让更多人愿意进入图书馆。 一些教育工作者提出的“组建读书会”的想法,确实很有价值,但要想在短期内、全方位地解决上述问题,恐怕并不容易。当然,进行一些尝试,总归是有益的。其中最重要的,还是要提升大学生的阅读热情和兴趣,而不是让人在完全功利的心态下读书。再者,学校可以拿出一些奖励方案,来激励学生阅读,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此前,有些高校图书馆,通过后台数据选出借阅量最多的几个学生,并评选其为“阅读之星”。这种评比活动,也有一定的积极示范作用。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至于“读书会”的形式,则不必拘泥于具体的空间,可以搞线下的活动,但也不能忽视线上的交流。笔者就曾在多个图书馆或出版社组建的“读书群”里“潜水”,发现很多人已经将阅读当成日常的生活方式,随时可以在群里与人交流、讨论。由此一来,“读书会”的功能就大大提升了,还能让参与者在潜移默化中有所收获。 说到底,尽管阅读和学习是需要终身坚持的事,但在大学时代“泡图书馆”,确实是非常宝贵的契机。年轻的学子们不应浪费如此美好的时光,毕竟,能在书海中自由遨游,是无比幸福的事情。 撰文/黄帅 编辑/任冠青 中国青年报·中国青年网出品
转载声明:本文转载自「中青评论」,搜索「cydplb」即可关注,[ 阅读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