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导航
开启左侧

我差点毁了我的孩子!仔细想想太后怕!这说的是你们吗?

[复制链接]
齐志社工工作人员 发表于 2017-5-16 09:14:3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来源:月下客(ID:yuexiake001)
dc5848569f9597ef90985d80d6305863.jpg

01给月宝买了《不一样的卡梅拉》系列绘本,一套共12册,月宝每次都让我从第一本开始讲。讲到第五遍的时候,我已经很不耐烦了:“第一本不是讲了很多遍了吗,你不想看看第二本吗?” 月宝不回答,只是把第一本书塞进我的手里:“妈妈讲!” 我喝口凉水,平息了一下喉咙里喷薄欲出的焦躁,此时我已经做不到声情并茂了,我不偷工减料,胡编乱造已经很不错了! 月宝静静地听我讲,很认真的样子。讲到中间,我实在累了,于是灵机一动:“要不你给妈妈讲吧,哪不会妈妈给你提醒。” “好的妈妈。” 我把书递给月宝后,心里露出一个得逞的笑容,顺势来了个葛优躺。而一旁的月宝却端端正正地拿起书,从第一页一句一句地“读”了起来。 听月宝读着书,我从葛优躺变成了半坐,从半坐变成了正襟危坐,月宝读着读着,一回头却撞见我老泪纵横…… “妈妈,你怎么了?”“你,你都背下来了?”“对啊,就是后面有几页还不熟悉。” 卡梅拉这套绘本字不算多,但也不算少,每页40—90字左右,月宝并不认字,而且很多词语在我看来,月宝根本还无法理解,即使有一些句子她说的与原文不同,也找到了非常精准的表述方式做替换。 原来,她不只是在听故事,她反复让我讲同一本书,是在学习和模仿,而我竟然一直试图让她放弃这种努力,差点因为自己的不耐烦打断了孩子学习。
2d02907c316d595e6f70bcbddab00cac.jpg


02
咱们做家长的有一个误区,喜欢从自己的角度去评价孩子的行为,但是我们其实真的不完全了解孩子。 他们的想法,他们的目标,他们做一件事情的理由,也许都不在我们的预期之中。 孩子生来并非一张白纸,需要我们不停的涂上颜色,确切的说,他们应该是一副画卷,本身是有底纹的,随着成长会慢慢晕染出瑰丽的颜色。 如果家长对孩子有什么义务的话,我觉得最重要的有两项,一个是保护,另一个就是成全。后者很难。 有一次,我在超市里看到一个妈妈在教训孩子,其动静之大引来好多人围观,而且人越多,这位妈妈越“兴奋”,从大声呵斥变成了打,一下又一下。男孩子八岁左右,不敢反抗,但是眼睛里充满了恐惧和压抑的愤怒。 那种眼神我至今难以忘记,情绪就像一颗种子,是会生长的,如果这个孩子长大以后会虐待动物、破坏公物我一定不会觉得奇怪,他若能顺利成才,能善待家人,能忧国忧民,我才觉得不可思议!

8bd02cbfb19e0bdaffc9f6bd5a057d34.jpg


03
孩子能有什么错呢?被这样打。 孩子有时候挺闹心,我做家长我非常能理解,但是如果说他们有什么天理难容的过错,我不太相信。 孩子做事拖拉,那是因为他们处在一种没有压力、无忧无虑的状态下。 孩子热衷看电视,玩iPad,是因为他们没有小伙伴一起玩,他们无聊。 孩子会说谎,是因为真相不能被接受。 我们总是说要接纳孩子,究竟什么是接纳? 简单说,就是把孩子当成孩子,在尽量大的范围内,允许他们做自己想做的事。 如果我们理解孩子的做法,而且赞同,那么接纳起来很容易。 如果我们理解孩子的做法,但不赞同,那么就会想办法修正、改变、指导、教育。 其实还有第三种情况,就是我们并不理解孩子的做法。就像我不懂月宝为什么喜欢把相同的故事听上四五遍,我同事不懂孩子为什么喜欢没完没了地折腾豆子。
44bea5e76728c45c793fa5b823946b12.jpg


04 有一个朋友曾经跟我抱怨说,他的孩子每天晚上睡觉前,一定要把所有的玩具玩一遍,即使当时已经非常晚了,即使是在妈妈的无敌夺命催下匆忙草率的玩一遍,他也一定要玩完了才能睡,为此她没少跟儿子发火。 我刚好了解一些儿童心理学知识,觉得她的孩子应该是处在秩序敏感期,这个时期的孩子对事情发生的秩序,包括物品的空间摆放和生活习惯的时间顺序有强烈的要求,是他们建立良好秩序感,锻炼对比、分类、序列等思维方式的重要阶段,如果蛮横镇压会使孩子产生强烈的心理冲突,不利于他们建立成熟和完善的秩序感。 朋友听后恍然大悟,怪不得她的孩子对玩具的摆放,家中饰品的摆放总是格外“上心”,稍有变化就不高兴,原来他是处在秩序敏感期。她非常后悔当时总是责怪孩子不听话,对他大喊大叫,原来其实是我们不理解孩子。 所以,在我们不理解孩子的时候能做到信任他,接纳他才尤为难得,对孩子而言也是最重要的。
3d8a603a7b2622d50d615e90b5642806.jpg


05 很多心理学家都在强调原生家庭对一个人的影响,我们作为孩子的原生父母,深感责任重大。毕竟我们对孩子的影响不容小觑。 可是我们总是感到很迷茫,管多了,会让孩子反感,而且也许会无意间破坏了孩子的天性,不管,孩子又变得没规没矩,不成体统。 我们究竟应该以怎样的心态面对孩子呢? 几星期前,楼下的树木还都是一片枯枝,颇有冬日的寒意,冷得让人没有希望。然后似乎是一夜之间,树上长满了绿叶。几天前再看时,已经有星星点点细小的花苞。今天送月宝去幼儿园回来的路上,沿途所有的花都开了,梨花、桃花、玉兰、海棠……千姿百媚,煞是醉人。 赏花的心情有等待,有盼望,有惊喜,有欣赏。 养孩子也是如此吧。 即使有的等待让人看不到希望,有的盼望让我们的变得急功近利,变得焦躁,但是每一个孩子都是自然界最丰富纯净的生命,只要我们好好呵护,终有一天孩子会给我们惊喜,供我们慢慢欣赏。 而欣赏,是父母给孩子的最美好的礼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会员达人更多+
广告位

信息推荐

更多+

最新信息

更多+

关注我们:齐志公益

官方微信

儿童心理云平台

服务热线:

020-83707079

微信号:18520081188(备注来意)

地址:广州市越秀区较场西路东关汛3号三楼

公益合作(投稿):admin@gzqz.org

广州市越秀区齐志社会工作服务中心版权所有-广州公益网    ( 粤ICP备14025298号 )

粤ICP备14025298号 粤公网安备440104020019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