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公益网

标题: 新修改的慈善法出炉,公益配捐向何处去? [打印本页]

作者: gongyi020    时间: 2024-1-5 09:10
标题: 新修改的慈善法出炉,公益配捐向何处去?

导语

进入2024年,最受关注的行业新闻应该是新修改的慈善法出炉了。

去年12月29日,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表决通过关于修改慈善法的决定,新修改的慈善法将自2024年9月5日起施行。

新修改的慈善法有诸多看点,但最让笔者关注的是,进一步强化具有公开募捐资格的慈善组织在合作募捐中的责任,明确其未履行责任的法律后果。

当前,通过互联网募捐已经成为慈善组织公开募捐最主要的形式,新修改的慈善法对互联网募捐会产生什么影响?对此,笔者采访了行业内一些专家和慈善组织负责人。


(, 下载次数: 58)


法律

强化具有公开募捐资格的慈善组织在合作募捐中的责任


新修改的慈善法规定,“具有公开募捐资格的慈善组织应当对合作方进行评估,依法签订书面协议,在募捐方案中载明合作方的相关信息,并对合作方的相关行为进行指导和监督。”


为何会出现如此严格的规定?大家心里应该都清楚,因为近年来,不具有公开募捐资格的组织或者个人与具有公开募捐资格的慈善组织合作开展公开募捐的现象越来越多,由此引发的问题也频频发生。


但笔者担心的却是:这一规定是否影响慈善组织的互联网公益参与机制?


某国字头基金会某部门负责人表示,不存在什么影响。其实他们基金会早就这么做了,任何公益项目上线筹款,他们基金会都会在项目上线之前,对其预算以及执行能力等进行审查,做好风险把控。而且,即使是在项目上线后,也进行规范化管理,对不合规的现象随时进行督办和检查。


资深公益人士夏彧歆告诉笔者,对合作方的机构资质进行审查和监管,这本来就是具有公开募捐资格的慈善组织应负的责任和法定义务,不能只收管理费,而忽略了事前审查,否则互联网公益筹款中就有可能出现“套捐”“骗捐”等现象。


上海卓越公益组织发展中心理事长徐本亮也认为,对凡是要在公募平台筹款的社会组织,一定要进行尽职调查,从源头上把好关,“尽职调查最重要的是要考察机构的使命愿景是什么。”其次,要加强监督,对违规配捐和违法违规的情况严肃查处,以儆效尤。同时,开展配捐的互联网筹款平台和基金会,要制定更加完善的规则制度,尽可能的减少漏洞,让那些想‘套捐’‘骗捐’的机构和人无从下手。


那么,此项规定能否一定程度上避免“套捐”“骗捐”等问题的发生呢?夏彧歆认为,目前还不太好说。一要看有关部门是否出台配套的更细化的监督管理规定,并严格执行。二是对于“套捐”,其性质已经不仅仅是只由慈善法规制和调整的事项了,部分行为已经涉嫌诈骗(骗捐)、非法集资等刑事范畴,需要其他权力部门、相关法律等共同来管辖处理。


北京大学法学院非营利组织法研究中心主任金锦萍教授则认为,要避免“骗捐”“套捐”等问题的出现,肯定要修改相关规则,就需要明确或者重申公益配捐之目的。她建议可以将目前的公益配捐分为三个赛道:


其一,对于公益性强但是直接受益人少的公益议题,例如环保、文化等领域,可以进行倡导式配捐,但是需要筛选值得信赖的慈善组织。她建议,此类配捐数量不宜偏多,贵在倡导;建议可以结合年度的一些节日或者特殊意义的事件,进行倡导式配捐,例如人道主义日、儿童节、环保日、国际消除贫困日、禁毒日等等。


其二,引导式配捐,建立白名单制度,鼓励向优秀的、公信力强的慈善组织进行捐赠。她认为,下一步的工作重点,在于构建相关制度和机制。


其三,跟从式配捐。要对在互联网筹款平台上具有良好公益记录的智慧捐赠者,进行倾斜式配捐。金锦萍认为这背后的实质是“跟着信任的捐赠人,投向他们信任的慈善组织,也鼓励更多的捐赠者成为智慧捐赠者。”


(, 下载次数: 62)


反思

有无更好的募捐激励机制?


节前,北大国发院发布“中国公众捐赠调研成果”发布,互联网公益配捐就曾引发了行业热议。基于国内某知名基金会出现的配捐事件对行业产生的不良影响,网络一度出现了取消配捐的建议。


对于该建议,徐本亮明确表示反对,“我不支持取消配捐!不能因噎废食嘛。有问题我们就解决问题,考虑如何不断的完善,而不是取消。”


山东省泗水县微公益协会创始人孙建涛也告诉笔者,“不能因为船在海上会出事,就把船永远留在岸上。不能因为有可能出车祸,就不开车上路。哪家机构出事就处理哪家机构,哪个项目出事就处理哪个项目。停掉配捐,并不利于公益慈善事业的发展。


上述国字头基金会部门负责人认为,如果取消配捐,对公募基金会而言,可以建设自有平台,加强数字化和信息化建设,搭建起自己的在线捐赠平台、客服管理体系,以及资助管理体系等,从而走上“数字化公益”之路。但他同时坦承,公募基金会建设自有平台的压力会非常大,“投入会很大,行业内少有基金会能够投入这笔资金。”


该负责人还表示,他最担心的是,如果取消配捐,目前公益环境下的基层公益组织,将面临更大的压力,日子会更难过。


事实上,在节前举行的中国公众捐赠研究论坛“互联网公益参与机制与激励机制的创新发展”平行论坛上,有专家就分享了其抓取到的数据。数据显示,76.4%的捐赠来自配捐那几天,减去配捐额外,净拉动的值是非常显著的,而且社会动员能力越强,配捐带来的影响越大。


因此,更多的人担心,如果没有配捐了,有没有更好的方法激励捐赠人参与并激励公益慈善事业的发展呢?


上述专家就表示,如果在没有特别好的替代方案的情况下,不建议取消配捐。“如果取消,捐赠额降低76.4%,有什么办法补上呢?我自己想不出来任何的办法。”他说。


上述国字头基金会某部门负责人建议,不管基金会也好,还是筹款平台也好,除了完善配捐制度,还要做好“后置激励”。他们基金会在考评时,就拿出了一部分资金对在财务披露、项目进展、机构带动等方面做得好的机构给予支持。他举例称,腾讯公益目前除了99公益日期间的配捐,还拿出更多的钱做行业资助计划,这种“后置激励”的做法是值得赞赏的。


但梁海光看来,最好的激励方式不是配捐,而是降低公益项目的门槛,让捐赠人参与进来,只有公众愿意参与了解项目,才会慢慢的成为机构的支持者。如果站在腾讯公益平台的角度,平台需要开展更多的活动,将那些具有示范性的机构和项目树为榜样,因为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只要更规范、更透明,公信力做到位,肯定会有非常好的成果。”


孙建涛也认为,配捐的确是一种好的激励方式,也是维护捐赠人的一种手段。但真正的捐赠人维护就是要让捐赠人亲身参与进来,让他们看到资金使用的成果。


(, 下载次数: 46)


追问

公益配捐的价值到底何在?


2016年成立的山东省泗水县微公益协会,当年就参加了“99公益日”配捐活动。对于当时的配捐情况,孙建涛仍然记忆犹新。“当时配捐比例很高,而且还有1:1的企业配捐。1000元的捐赠,最高能得到近2000元的配捐,真是惊到我们了!”


孙建涛表示,这种配捐无论对机构还是对捐赠人来说,都产生了非常大的激励作用。首先,当知道自己的捐赠能够撬动更多的爱心资源时,捐赠人就会持续地进行捐赠,今天捐200元,明天再捐100元,这种现象很普遍,大大激发了人们的爱心,也让爱心持续放大。


其次,获得配捐后,不少捐赠人还会把配捐的比例晒朋友圈。有些人会想:“他的配捐比例是1:0.8,凭啥我的是0.5?我再捐一笔试试。”这种晒的过程,又会带来新一拨激励的捐赠。


对此,上海卓越公益组织发展中心理事长徐本亮表示,配捐是国际上激励公众捐赠的通用方法,而且非常有效,可以调动公益组织更加积极地参与公益慈善事业。他同时认为,腾讯公益近些年在这方面做了很多探索,推动整个公益慈善事业尤其是筹款市场的发展前进了一大步。


孙建涛表示,因为配捐,募集的善款多了,自然就能做更多的事儿,而且,配捐有一些非限定资金,我们可以自由支配。“协会体量越来越大,影响力也越来越大,做的事情也就越来越多,对协会的机构治理和人员发展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


上述国字头基金会部门负责人也表示,通过参与配捐,基金会支持的很多机构的服务能力和自我造血能力大大增强,而且非限定性的资金对基层公益组织而言,就是“救命钱”,支撑他们渡过最难的时期。


“配捐带动了更多的公众参与公益,成为一个让更多人认识到什么是有效公益的重要渠道。还没有其他机构取得过这种成绩,这是不能抹杀的。”该负责人说。


梁海光也认为,配捐让大家在行善的时候更有动力了。“99公益日第一年,我们就参加了,虽然获得的金额比较小,但大家感觉都不错,然后每年就都认真的参加。”


但梁海光同时表示,满天星公益只是把配捐当成一个小小的奖励而已,“没有的话,我们照样干。”因为从机构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来看,我们还是要回归到我们为什么要捐赠上来?不是因为有配捐,我们才捐赠。“如果没有配捐,难道我们就不做公益了吗?不可能。”梁海光肯定地说。


金锦萍也认为,公益配捐属于引导式配捐,即鼓励向平台上的所有慈善组织进行捐赠。这对于在全社会营造人人可公益的公益捐赠氛围,养成公益捐赠的行为习惯,也通过捐赠人或者受赠的慈善组织的相关行为影响更多人加入慈善捐赠活动中来,有很大的作用。


(, 下载次数: 51)


常识

配捐只是一种手段,不应该成为目的


但如何认识配捐的价值以及由此带来的一些问题呢?孙建涛认为,首先要尊重历史发展规律。中国最早成立的基金会也不过40余年,而英美等国已经有一百多年的发展历史。这个发展阶段,出现一些问题是正常的,但必须要正视问题,才能解决问题。


其次,要加强行业自律。公益行业具有天然的脆弱性,只有不断探索和加强行业自律,让公开透明成为公益组织的基因,才能促进行业走上良性发展的道路。


第三,还要制定更加严格和明确的规则,通过设立专门的监管机构、公开透明的信息披露、强化审计和问责制度以及社会监督等,尽可能缩小配捐活动中的可操作空间,提高其透明度和公平性。


第四,不要排名。排名的目的是为了激励更多的人参与筹款,但过于强调排名可能会导致一些问题,所谓“多少罪恶假汝之名而行!”配捐的重点不应该是筹款的多少,而是要放在整体项目执行的价值和成果上。


满天星公益创始人梁海光也表示,要避免出现问题,必须加强行业自律,同时建立清晰且严格的惩罚机制。一旦发现有人或机构进行“套捐”或“骗捐”行为,应对其进行严厉的惩罚,甚至使其在社会上受到谴责和排斥。


但梁海光同时表示,更重要的是,还是让大家了解和清楚“我们为什么要筹款”,解决社会问题才是我们做公益的目的,这需要行业和媒体不断地传播这种理念。同时,要淡化只有配捐才去捐款的舆论环境。“说白了,配捐只是一种手段,它不应该成为目的。”


上述国字头基金会某部门负责人也表示,不可否认,很多机构参与配捐的出发点就是“逐利”,希望得到更多的筹款。在这个过程中,就会出现各种操作性上的问题。


该负责人表示,他们基金会参与配捐的出发点,并不是为了筹款,而是将其当作一个公众宣传与教育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让公众通过具体的项目了解到机构的使命、愿景和价值观。


他同时表示,问题的板子不能打到互联网筹款平台身上,平台不过是提供了一个募捐的渠道和激励措施,原因在于筹款伦理的缺失和行业自律不够。如果没有完善的公益伦理体系和行业自律,配捐规则怎么改,一定有人钻空子,还会出现问题。”


一位90后的公益人更是直截了当地说:“配捐事件的发生,不过是圈外人利用圈内漏洞进行非法行为,结果伤害到了整个公益行业。但这不应该影响到配捐这件事情本身,两者是不相关的。”


“配捐本身没问题。更重要的是通过倡导和传播,通过动员更广泛的公众参与,让更多的人能够了解公益的本质并养成良好的捐赠习惯。”该90后公益人认为。


(, 下载次数: 44)


最后,笔者总结一下。首先,新修改的慈善法对公开募捐资格的慈善组织的合作关系进行了更严格的规定,是要确保包括互联网募捐在内的公开募捐活动的合法性、规范性和透明性,使慈善组织能够更加重视自身的责任和义务,提高其在募捐活动中的自律性,防止违法行为的发生,保护捐赠者的合法权益。


其次,取消公益配捐,可能是舍本逐末之举,不但解决不了什么问题,反而有可能会影响互联网募捐的发展,进而加剧目前的公益组织的生存环境。因此,我们现在要做的是,应该是从多个方面入手,全面改进和完善公益慈善事业的生态和发展环境,唯有如此,互联网募捐才能健康前行。


-END-






转载声明:本文转载自「善达网」,搜索「shandanetwork」即可关注,[阅读原文]。






欢迎光临 广州公益网 (https://gongyi020.com/) Powered by Discuz! X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