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公益网

标题: 公益“赌徒”刘楠鑫:公益创新要踩在刀尖上 [打印本页]

作者: gongyi020    时间: 2023-12-28 10:58
标题: 公益“赌徒”刘楠鑫:公益创新要踩在刀尖上


撰文 l 张琢
编辑 l 浮琪琪



在北京的12天,刘楠鑫见了38拨人。


今年11月,广东省天天有益社会创新中心、“毕业后公益”品牌创始人刘楠鑫到北京出差,每天七点多出门,晚上十点多回到宾馆。他和电商公司谈物资捐赠,和公益“国家队”谈项目挂靠,和大型企业谈资金支持,和教授学者聊机构未来…还谈成了五十万元的合作。


更重要的是,他在此行坚定了毕业后公益的定位:要像野草一样坚韧、顽强、富有生命力。


在北京,刘楠鑫见到北京大学法学院非营利组织法研究中心主任金锦萍教授,向她介绍机构的公益项目及对未来发展的畅想。听完后,金锦萍评价,“意想不到,你们真是公益行业的野草。”


刘楠鑫非常认同他的云南同乡、公益领路人何道峰发表在《社会创新家》《2020新年献词|何道峰:公益的未来属于谁?》中的那句话,“公益未来,永远属于那些胸怀公益深刻信仰而又富于扎根实践的人,而不关乎他们今天是否只是一根扎根旷野的小草。”


(, 下载次数: 42)
(刘楠鑫送别下课的小朋友)


(, 下载次数: 28)
1
理想还是年薪70万
理想还是年薪70万



2016年,双创热潮席卷高校,还在广州大学新闻系读大二的刘楠鑫决定公益创业,成立毕业后公益团队。他计划为远在山区的留守儿童募捐书籍,并亲自运往乡村小学。年轻气盛,刘楠鑫有想法说干就干。当天凌晨三点,他在寝室的书桌上写下一份倡议书,用亲身经历号召朋友圈的朋友捐赠书籍。

起初,刘楠鑫向他父亲要了300块作为启动金,买了辆二手电瓶车,在广州大学最热闹的十字路口摆摊,整日穿梭在广州大学各公寓楼间,上门回收二手书。

朋友圈发布后,刘楠鑫收到各路爱心人士的支持:打印店的朋友以成本价五分钱帮他印了上千份传单;学生社团借给他摆摊用的易拉宝、帐篷;一个朋友免费租给他们位于城中村的仓库;骑三轮车的老伯晚上十一点做完生意再把车借给他们用来运书。

那时,广州大学城弥漫在双创的氛围中,刘楠鑫常和他的创业朋友们喝着雪花、压马路,大家吹着自己的理想:有人要开发贷款APP,有人想做电商干掉淘宝,有人正谈着一笔上百万的融资。他们就这样聊到凌晨两三点,第二天再早起上课。

与此同时,毕业后公益也蒸蒸日上。靠着人脉关系和朋友的帮助,项目一时激起千层浪。刘楠鑫联合起全国高校的500名学生,在两年里,动员近40万志愿者在家乡建设图书室。

(, 下载次数: 43)

(2017年,毕业后团队成立一周年庆 右二为刘楠鑫)


2018年,刘楠鑫即将毕业。恍惚间,他从理想的温室被拉进现实。还是学生社团的毕业后公益面临着政府挂靠、资金不足、管理松散等难题。更令刘楠鑫感到焦虑的是,他查遍全网也没有找到一个学生社团做出规模的案例。他感到慌张、焦虑,一度怀疑自己,无数次想打退堂鼓。

正摇摆不定时,一家融资过三亿的企业创始人给刘楠鑫打了通电话,希望跟他聊一聊。一见面,对方开出70万年薪,并承诺给他7%的公司股份,让刘楠鑫全职加入团队,跟着他一起干。

彼时,做公益两年的刘楠鑫每个月只能拿到500块,而身边同学都在按部就班考公、考研、出国。为了重振自己的公益创业梦,他回到了云南昭通市永善县的农村老家,到家对面的一座山上走了30 多公里。

回想起儿时留守的经历,想起高考时压力大到抑郁,刘楠鑫和儿时的自己对话,不停地追问自己,“活着的意义是什么?难道人生的价值就是追求财富?曾梦想做一名侠客的我还在犹豫什么?”

“创业者首先要成为一名思考家,要想清楚创业是为了什么?既然没有路,我就开辟出一条路。时我隐约感觉到,如果真能做成,我可以影响更多年轻人公益创业。” 刘楠鑫回忆。


(, 下载次数: 38)
2
不愿流血还想创新?




决定公益创业时,刘楠鑫每天雷打不动七点起床,学习公益领域的相关知识,每天凌晨两三点睡觉。当时,他几乎看遍了公益领域的学习资料,发现社会组织的资金基本来源于基金会、政府购买以及大额捐赠人。

他越看越发觉,这些资金来源并不可靠。“作为一个草根,我不认识什么大额捐赠人,也跟政府不熟。我又反向思考,为什么那么多草根公益人,在看到这些公开资料后,依然没有把公益做起来?这些并不是草根机构真正的收入来源。我必须另辟蹊径,以创新出奇制胜。

一筹莫展之际,一个做明星后援团团长的大学师妹找到刘楠鑫,询问他能否将毕业后公益项目与粉丝应援结合起来。听后,刘楠鑫觉得新奇,经过详细了解,他找到了创新突破口,“可以以明星、粉丝团的名义到山区捐赠图书、图书室。这既能帮助留守儿童,还可以引导粉丝团队向善追星。”

一开始,刘楠鑫也犹豫不决。此前,公益行业没有“明星粉丝+公益”的合作模式。他也担心明星效应或对团队产生负面影响。刘楠鑫做了最坏的打算,“无非是被公益行业当成异类开除。活都活不下去了,我还想那么多干吗?

依靠该团长的影响力,毕业后公益与多家明星粉丝团合作,并招募粉丝团长加入机构做全职或志愿者。在一年半的时间里,他们合作了近 1000 家粉丝团,捐赠了上千所图书室。

(, 下载次数: 32)
(孩子们在图书馆里阅读)

创新的风险不期而至。2020年6月,一位艺人粉丝捐赠了爱心校服,服装上的一个“赞”字却引发争议。尽管团队认为该设计元素是为了宣扬正能量,但部分网友认为是引导追星文化进入校园。

该事件迅速在艺人“粉丝”和“黑粉”之间发酵,很快登上微博热搜。“黑粉”们又将战火引到了受捐赠小学和当地教育局头上。为了平复风波,教育局随即决定开除小学校长。

收到教育局通知的校长半夜给刘楠鑫打电话求助,希望机构出面道歉,承担起全部责任,这样便可以保住自己的工作。

“为了避免无辜的校长被牵连,我本着这辈子公益创业不一定成功,但绝不能间接‘杀人’的原则,在微博上发出道歉信。当时,我明知道我们会为此损失掉上百万的合作捐赠,但还是将所有责任引向了机构。”刘楠鑫说。

第二天,机构位于广州白云区的办公室楼下满是“黑粉”的长枪大炮。刘楠鑫的手机也尽是辱骂短信,电话不间断被人打爆。很长一段时间里,百度上关于毕业后公益的词条全部是此次事件和机构的道歉信。很多员工也因此感到沮丧委屈,他们迎来了一个月的至暗时刻。

即便如此,刘楠鑫依然坚持与明星粉丝合作。

不愿流血还叫创新?那不成了简单的复制粘贴嘛?创新没有不流血的,有时甚至要踩在刀尖上流血。引导粉丝团队向善,并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与社会责任感,这本身没有错。我们只是在流程机制上欠考虑。”刘楠鑫复盘。

之后,毕业后公益团队严格把控与粉丝团合作的流程机制。如果粉丝团想添加自定义的符号元素,必须经过团队内部三道审核:第一由合作负责人审核;第二由部门负责人审核;最终由秘书长审核,将合作风险降到最低。

(, 下载次数: 36)
3
赌徒




2022年,抖音上升势头不减,刘楠鑫瞄准该渠道,尝试与抖音达人合作。

随即,刘楠鑫成立“星力量事业部”,投入全职员工8人,开展与抖音达人的合作对接。达人可以录制短视频,支持毕业后公益的项目,还可以深度参与,捐赠图书室。达人直播时,还可以带上公益链接,让粉丝参与公益。

每次有新的项目想法前,刘楠鑫都会召开团队会议。同年9月,抖音达人“星光点梦计划”启动会成立。项目负责人刘斯营记得,在会上很多员工都表现出了畏难情绪。

“有些同事说根本没下载过抖音,也没有接触过网红,更不知道如何与他们打交道。放眼整个公益行业,与抖音达人大规模合作也是空白。很多同事怕前期投入多,产出不理想。”刘斯营说。

刘楠鑫却态度坚定。“他告诉大家放手去干,先尝试三个月,就算失败也没关系,他会负全责。”刘斯营说。

第一个月,合作成绩非常惨淡。刘斯营团队添加了上百个网红,回复率还不到1%。之后,团队尝试总结沟通话术,不同类型的网红以不同方式、不同话术沟通。

“经过我们尝试发现,美妆类达人一般都有MCN公司。所以,我们也直接与公司的商务团队对接,而体育类的达人体量小,很少由公司支配,他们更喜欢开门见山谈合作。”刘斯营说。

(, 下载次数: 46)

(抖音达人张露文与“守护花蕾计划”合作,为山村女童发放“守护花蕾礼包”)


此外,团队还会做达人的背景调查。根据不同背景来调整话术。如果判断出对方是留守出身,他们也会打出感情牌。

一旦用一种方式、话术联系成功,全团队会迅速添加更多达人。第二个月,合作成功就达到了30%。项目成立一年,毕业后已与近3000位抖音达人开展合作,为110余所学校捐赠了物资,并在抖音筹款超700万元,占全年筹款总额的40%。

在刘楠鑫看来,一名合格的社会创新家要做一名赌徒。“如果你特别想做一件事儿,你连投入都不敢投入,那怎么说服自己拼命呢?”

当然,赌徒也有失手的时候。

去年,刘楠鑫看好抖音短视频市场,并决定用机构过往剩下的200万元,一年各100万投入抖音做短视频。

之后,他招募了三名员工,成立短视频部门。团队成员零基础学习短视频创作,并形成了近万字的运营方案。在一线,团队还培养了一百多位乡村教师作为内容输出者,录视频、写脚本。

尽管最火爆的视频点赞量达到两万,但视频的整体数据并不理想,平均点赞量不超过三千。刘楠鑫对此并不满意,短视频仍是毕业后公益亏损的项目板块。

“盈亏在赌场上很正常。如果创业者连筹码都不敢压,就只能原地踏步了。如果明年继续亏损,我们干脆就不做了。”


(, 下载次数: 33)
4
不达目的不罢休




2014年,18岁的刘楠鑫初入大学,看起来内向、自卑。他出身农村,家境贫寒。为改善生活条件,刘楠鑫的父母在他4岁时就外出打工,一年只回家一次。想父母了,他只能跑好几公里的山路,到村外的小卖铺给父母打电话,哭着询问他们为什么不带着自己打工。

贫穷的现实,孤独的内心,构成了刘楠鑫童年的底色。大一时,他在一堂文学课上回答老师的问题。因表达缺乏逻辑、不够清晰,老师当着全班同学对他说,“你是个悟性很高的孩子,但表达能力实在不行,你这辈子可能就栽到这块了。”

老师的话刺激了刘楠鑫。他开始尝试各种兼职,派传单、做销售来锻炼表达能力。他强迫自己在30秒内推荐完传单上的产品。为此,他提前写稿,反复朗读背诵。

逆向成长是痛苦的,但刘楠鑫成长飞快。通过在大学城做兼职,他结交各路人士。不到一年时间,他就认识了几十位投资创业者,并开始组建自己的微商团队,成为校园代理,负责企业活动在学校的落地,并一跃成为大学城里的“资源咖”。

(, 下载次数: 27)
(大学时,兼职摆摊的刘楠鑫)

成立毕业后公益时,他更立下志向,“集天下资源,为天下服务”。如今,机构已链接上万个主体单位,包括大大小小的企业、媒体、政府、粉丝团、MCN公司等,为山区的孩子修建了上万所图书室。

“不达目的不罢休,他想见到的人就一定争取见到,还总会以他的真诚、高情商令客户无法拒绝。”刘斯营这样形容刘楠鑫。

今年11月,刘楠鑫到北京出差前,他让刘斯营筛选了一批北京的客户,并联系对方预约拜访时间。当刘斯营汇报联系上了多少人,多少人拒绝时,刘楠鑫抓住一家机构不停地追问,“为什么拒绝?拒绝的理由是什么?如果当天没有空,那哪天能有空?你们都问清楚了吗?”

而在洽谈合作时,平等沟通、从不妥协是他的第一准则。

2018年,毕业后公益还是一群刚毕业,没经验、没名气的草根团队。他们与一家大型粉丝后援会谈合作,希望后援会为偏远山区学校捐赠图书室,但对方执意要将项目落在指定的、离城市更近、条件更好的学校。

“如果拒绝要求,我们是不是就拿不到大客户了?”团队摇摆不定,向刘楠鑫汇报此事。

刘楠鑫对团队说,“凡事都可以沟通协调,但一定要守住底线。没了这个合作没关系,我们帮助山区留守儿童的初心不能变。”

虽然我们是草根出身,没什么资源背景,但我们代表着远方那些山区孩子们的利益。没必要唯唯诺诺,向谁低头。我们也不会随便答应自己做不到的要求。”刘楠鑫说。

也是在团队成立初期,曾有一家大型企业承诺给毕业后公益几十万元的资助,但需要机构为企业做宣传,实现上万的曝光量。刘楠鑫立即拒绝,“我们不能为了获得大额捐赠而答应我们做不到的事情。如果后期真没做成,我们也有愧于捐赠人。”

超越年龄的成熟、稳重让他获得更多人的尊重。2020年,广州市委书记张硕辅到毕业后办公室视察,临走时对刘楠鑫说,“你一点不像留守过的孩子。”

私下里,刘楠鑫重情义、为人仗义。在机构资深志愿者们的眼里,他是知心哥哥“刘叔”。遇到感情不顺、事业受挫、家庭矛盾,他们会上门找到刘楠鑫,聊上几个小时,寻求他的安慰、开导。

对于跟着他一起干公益的战友们,他最大的愿望是回馈他们最好的待遇,让他们买得起房。为此,刘楠鑫为机构31名全职员工开出一万元多的月平均工资,而自己只从机构领走4800元。

毕业后公益的名气越来越大,时常有草根机构向刘楠鑫倾诉困难、咨询意见。一次,一个刚从广州大学毕业,创业做公益的机构负责人联系刘楠鑫,称自己做公益特别困难,一年下来,通过政府购买也就能筹得十几万元,很快要坚持不下去了。

收到消息后,刘楠鑫约他到办公室,详细分享了机构在抖音筹款从0到1的经验。今年,这家机构飞快成长,一年筹得了三百多万元。


(, 下载次数: 37)
5
野草扎进泥土里




今年4月的一天,一朵乌云飘到了毕业后公益头上。

一位网友发现,机构针对留守女童的“守护花蕾项目”的宣传照上放了一张男童照片,并以此为由举报机构将项目物资捐给了当地男童。

不久后,刘楠鑫接到主管部门的电话,毕业后机构要接受全面审查。

接下来,税务局、教育局、妇联、团委、民政、网信办展开了近一个月的深入调查,各单位轮流上门查账,查审计报告、项目记录。

“真挺感谢那位举报人。一个月的审查,主管单位没有查出任何问题,还帮我们完善了很多细节,让我们以后更加安全。”刘楠鑫说。

从2018年,毕业后公益成立以来,机构在五年间筹款从几万激增到两千万,团队从两名全职扩张至31位全职,服务对象也从几百人扩展为几十万人。

机构越做越大,刘楠鑫也变得谨慎。他已不再是那个拿着300元初创金,有想法就立马发朋友圈行动的公益初创人了。如今,他每一天都在面临机构生死。有时,一个小的细节就能让他纠结很久。

(, 下载次数: 25)

(毕业后公益培养的乡村教师为孩子们讲授性教育课)


去年,毕业后公益发起“守护花蕾计划”,以视频课程、教师传授的形式,帮助农村留守女性解决认知缺失、生理健康知识薄弱与防性侵意识不足的难题。如今,项目与600余所学校合作,覆盖八万名女童。

而刘楠鑫却在担忧项目的未来,他期望与高校联合开发课程,让课程更为专业、可持续。但要和哪所院校合作?以何种形式开展合作?刘楠鑫问遍了身边的专家、朋友,却迟迟不敢轻易行动。

近两年,刘楠鑫愈发感受到毕业后公益项目的局限性。“农村留守儿童最缺乏的不是书籍,而是敢于突破自我的勇气。如何让他们拥有强大的心智是我这一两年一直思考的方向。”

他设想再一次逆势而为,不是把机构搬到资源中心北京,而是向着乡村、向着田野,把机构开到山村孩子们的身边去,做他们的深度陪伴者。

在刘楠鑫的人生规划中,他要在30岁之前完成愿望。他计划招募山村本地人,将他们送到广州集中三年培训,并开出比当地公务人员更高的薪水,让他们无忧无虑地爱着孩子,并在全国形成规模化。

刘楠鑫清楚,按此规划,他们需要比现在多10倍,甚至20倍的资源资金,也要付出加倍的努力。

刘楠鑫办公室的便签上列着还未实现的上千条创新点子。在他眼里,许多团队成员还买不起房,机构对志愿者的服务还不到位,对孩子们的陪伴还不够好。“我总感到时间过得飞快,而自己做得远远不够。”刘楠鑫说。END







转载声明:本文转载自「社会创新家」,搜索「social_innovator」即可关注,[阅读原文]。






欢迎光临 广州公益网 (https://gongyi020.com/) Powered by Discuz! X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