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卑往往是影响孩子心理健康与家庭关系的重要因素,但很多时候,家长并不能察觉孩子有自卑的情绪。
那么,什么样的孩子可能会是自卑的呢?
本篇文章告诉您:有以下四种表现的孩子,往往很自卑。
我们经常会听到,当父母夸孩子的时候,总是喜欢用“听话”、“懂事”等形容词;
反之,如果对孩子不满,就会冠之以“不听话”、“不懂事”,“天天气我”等。
其实,过于听话的孩子,也就是我们俗称的讨好型人格,往往没有自我。
这样的孩子,被大人的情绪所控制,他们没有,也不敢有主见;
在懂事、讨好别人之下,孩子们不经意间做出了自我牺牲。
讨好型人格的孩子,委屈自己,方便别人;
他们的童年记忆里,有很多委屈和迁就;
这样的孩子,太让人心疼。
在《请回答1988》中,有这样一句台词:
懂事的孩子,只是不撒娇罢了;
只是适应了环境,做懂事的孩子;
适应了,别人错把他当成大人的眼神。
讨好别人,看似善良大度,但其中隐藏的,却是渗到骨子里的自卑。
天才作家蒋方舟,曾被众多家长视为“别人家的孩子。”
她7岁会作文,9岁就出书,18岁被清华大学破格录取,22岁当上杂志副主编。
然而,就是很专业的一个年少成名的才女,在某综艺节目上,却自爆自己是个讨好型人格的人。
蒋方舟坦言:
“日常相处中,我不会表达自己的不满或展示自己的愤怒,即使我已经很不愉快了 ,我也会忍着。我太在乎别人的评价了。” 对此,她举了一些例子:
穿绿色衣服是因为爸爸喜欢,学习考高分是为了让爸妈开心。
高中选理科是因为班主任是学理科的,他说“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
实际上,她自己并不喜欢理科;
后来,她想读文科,又害怕老师和同学的侧目。
工作后,即使看起来很体面,但她认为,这些都是父母想要的。
她如果说自己要辞职,又担心父母会生气。
后来,蒋方舟足足花了一年时间,去摆脱自己的讨好型人格。
讨好型人格的孩子,表面看似乖巧听话,内心却极不快乐。
所以,如果你的孩子非常听话,几乎从不顶嘴,那你应该注意了。
我们的孩子,不应该由于自卑,害怕家长,而显得很听话;
我们的孩子,应该发于内心,积于教养,散发出懂事的气质。
孩子懂不懂事,很多时候是一种慢慢领悟的过程;
对此,家长应该正确引导,而不是强制性命令。
有心理学家发现:
“自卑感强的孩子,总感到自己不如别人;但另一方面,又非常希望自己能有优秀的表现。”
也就是说:
自卑儿童尽管自感“低人一等”,但往往又会反常地比正常孩子更追求家长和教师的表扬,而且可能采用不诚实、不适当的方式,如弄虚作假、考试作弊等。
争强好胜不是错,然而,由于自卑而争强好胜,只是为了证明自己,这样的孩子,往往活得太累。
极度自负的孩子,往往极度自卑。
著名作家三毛,就是一个这样的人。
作为文坛才华横溢的作家,三毛可谓是意气风发。
然而,三毛的父亲却对她十分苛责,也不喜欢她的作品。
对此,三毛承认,这是她心中的死结。
小时候,父亲虽然从没打过她,但每次看她时,都会叹气。
这让她天天觉得:“你这个让父亲伤心的孩子,是有罪的。”
长大后,三毛的文章,父亲也不喜欢。
后来,她在《一生的战役》中写道:
“这一生,丈夫欣赏我,朋友欣赏我,手足欣赏我,都解不开我心里那个死结。
对我来说,一生的悲哀,并不是要赚得全世界,而是要请你欣赏我。
等你这一句话,等了一生一世,只等你——我的父亲,亲口说出来,肯定了我在这个家庭里一辈子消除不掉的自卑和心虚。”
她一生叛逆与痛苦的根源,都是为了与父亲抗争,为赢得父亲的赞赏。
作为家长,我们不能只看到卷子和分数,更应该看到孩子内心的呐喊和彷徨。
学会接纳孩子的平凡和不完美,是我们仍需要继续努力的功课,也是作为父母的必要修养。
给孩子阳光般的爱吧,如此,孩子才能驱散内心的自卑和怯懦,大胆地迎接人生的芳华。
阿德勒曾说:
“每个人都有或多或少的自卑感。”
孩子自卑不可怕,可怕的是孩子自卑后,依然得不到正确的对待。
有心理学研究表明:
“人的性格形成除了先天性因素,也有后天环境的影响,尤其是原生家庭的影响更加深远。”
愿每个父母,都能以和谐的家庭氛围、正确的教育方式,引导孩子走向阳光与自信!
欢迎光临 广州公益网 (https://gongyi020.com/) | Powered by Discuz! X3.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