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公益网

标题: 3年过去,社会组织筹资能力提升了多少? [打印本页]

作者: gongyi020    时间: 2023-2-5 16:00
标题: 3年过去,社会组织筹资能力提升了多少?



岁月峥嵘华章日新。我们步入了2023年。

在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中国慈善事业也被赋予了新的战略意义。

尽管受到国内外各种不确定因素的影响,社会组织加强自身规范化、专业化的脚步从未停歇。

三年过去,社会组织在筹资能力方面有了哪些变化,涌现出哪些新的需求?瑞森德团队借助《社会组织筹资能力调研》的相关数据为您一一解读。

(, 下载次数: 55)





01




社会组织收入规模出现小幅波动,政府购买服务和基金会资助占比下降。

据《慈善蓝皮书》测算,2019年社会捐赠总量为1330亿元,2020年我国社会捐赠总量为1520亿元。2021年社会捐赠总量为1450亿元,同比下降4.7%。

这与《社会组织筹资能力调研》3年来的数据变化相互印证。据统计,2019年收入千万元以上的社会组织占比为12.74%,2021年增加到25.29%,2022年这一占比下降为20%。

(, 下载次数: 64)
▲图1:2019-2022社会组织收入规模变化

收入的变化也直接影响到社会组织的人员规模。新华社的公开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底,全国社会组织总量为89.44万个,吸纳就业1061.8万人。照此推算社会组织平均人员规模在12人以内。

社会组织筹资能力调研的数据显示,2022年10人以上的社会组织数量同比减少了27.82%,与2019年相比也减少了15%。

(, 下载次数: 109)
▲图2:2019-2022社会组织人员规模变化

另一个变化表现在收入来源和结构上。调研数据显示,2019年社会组织捐赠主要来源排名前三位的是企业捐赠、政府购买服务和公众捐赠。2022年,政府购买服务在社会组织收入权重下降至第三位与基金会资助并列。

(, 下载次数: 56)
▲图3:2019-2022社会组织收入结构变化

从结构上看,政府购买服务比重与三年前相比下降了10.89%,境内机构支持下降了6.64%,与之相对应的是企业捐赠比例上升了11.85%,公众捐赠占比上升了3.02%。

《中国慈善捐赠报告》显示,从2015年至2019年,企业捐赠在社会捐赠总量中一直高于60%,其中民营企业占比接近一半。

目前,国内经济正在恢复。国家统计局负责人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坦言,“企业生产经营困难还较多,群众在就业方面困难还不少,推动经济整体好转,仍需付出艰苦的努力。”

在捐赠中过度依赖某类捐赠方,对社会组织来说,可能是无奈之举。当企业生存面临压力,而减少捐赠,必然对整个行业产生巨大的影响。如何化被动为主动,值得每个公益慈善从业者深思。




02




社会组织筹资能力有所提升,筹资方式缺乏创新已成共性问题,能力建设需要持续深入。

2022年的调研数据显示,92%的社会组织认为筹资能力建设“紧急且重要”

(, 下载次数: 68)
▲图4:2019-2022社会组织持续重视筹资能力建设

当被问到“筹资中主要面临的挑战时”,2019年,有29.41%的社会组织选择了“能力有待提升”位列第三。在2022年意识到这一问题的组织是2019年的3倍,居于首位。同时,认为“筹资方式创新不足”的组织占比,从2019年的38.24%增加到了46.67%,是3年前的1.2倍,位列第二。

(, 下载次数: 57)
▲图5:2019-2022社会组织筹资面临的主要挑战变化

通过调研发现,2019年,72.55%的社会组织开展筹资能力建设的主要障碍是缺乏经费,位列第一。2022年,这一比例下降到了53.33%,排名也降至第三位。居于第一位的变为了“缺乏持续地辅导”。

这表明,绝大部分社会组织管理者持续关注筹资能力的提升,但缺乏经费一直是其中的羁绊。随着2021年,腾讯公益为筹款官提供补贴,并联合南都公益基金会,对行业支持类项目进行资助,缓解了部分组织“经费匮乏”的问题。

另一个积极的信号表现在筹款专岗的设置上。2019年,仅有三分之一的社会组织设立了专职筹资岗位,到2021年,增长到了51.81%。2022年则比前年增长了近一倍,达到了62.67%。随着专业队伍的建立,开展筹资计划的组织也从2019年的54.90%,增加到了73.33%。

(, 下载次数: 74)
▲图6:2019-2022社会组织筹资专岗设置变化

(, 下载次数: 57)
▲图7:2019-2022制定筹资计划的社会组织比例变化

2021年5月,中国互联网公益峰会在重庆举行。其间,腾讯公益发布了新的战略:推动公益生态可持续发展。该战略以数字技术为依凭,希望全面促进公益机构、公益项目和用户捐赠等公益生态的繁荣、健康、多样化发展。

随后一批以推动公益数字化为主题的项目,得到了腾讯公益的资助。南都基金会秘书长彭艳妮认为,数字化也是公益行业的基础设施。腾讯公益助力公益组织数字化升级,是很有担当的表现

行业头部机构的推动,也带动了捐赠人数据管理的发展。调研显示,2022年,建立捐赠人数据库组织的比例较2019年增长了15.65%,达到了48%。

(, 下载次数: 51)
▲图8:2019-2022社会组织捐赠人数据库建设比例变化

筹资是实现公益目的的手段,是组织发展的保障,涉及内外部众多利益相关方。这要求管理者从全局视角来看待其中的每个环节,结合实践有序推进能力建设。




03




社会组织全年筹资培训频次有所增加,但效果有待提升。

筹资涉及机构治理、组织定位、组织分工、运营管理等多个层面,而相关能力建设,还要因需而动,因时而变。持续、高质量的知识生产和输出,是能力建设的主要组成部分。

据统计,2022年全年仅开展1次筹资培训的社会组织比例为26.51%,与2019年相比下降了22%。同时,全年开展3次以上相关培训的组织,同比上升了72.14%。

(, 下载次数: 56)
▲图9:2019-2022社会组织参加筹资培训频次变化

当被问及“培训效果如何?”2022年53.33%的社会组织未给予积极的评价,这与2019年的调研数据基本相当。其中,反映培训内容重理论轻实践,对工作没有帮助的比例为21.33%,比2019年增加了7.6%。与之相比,认为培训“非常好,对工作有很大帮助”的比例3年间仅增加了0.06%。

(, 下载次数: 75)
▲图10:2019-2022社会组织筹资培训评价变化

公益筹资是一个系统化、综合性的工作,也是组织的一把手工程。三年来筹资能力的变化,展示出社会组织筹资发展的现状,也折射出新的时期,对于开展系统化能力建设的迫切需求。

随着第三次分配促进共同富裕的制度性安排逐步落实,中国式现代化开启了新征程,社会发展中的新问题、新需求将不断涌现。

民政部《“十四五”社会组织发展规划》指出,“十四五”时期,我国社会组织发展将从“多不多”“快不快”向“稳不稳”“好不好”转变。

为了推动中国公益慈善事业高质量发展,我们向社会组织管理者提出三点建议。

  1. 坚持长期主义,从现实出发。将组织的筹资能力建设作为一项长期的工作。边干边学,用成果检验方法的有效性,找到最适合组织发展的路径与方法。
  2. 系统化学习,不断积累。根据组织现状,系统化、有针对性地开展能力建设,在过程中强化辅导,在实践中总结经验,持续输出分享。
  3. 终身学习,团队学习。形成以成果为导向的“学习+实践”的闭环。将终身学习,团队学习融入组织的基因,建立学习型组织,鼓励创新变革。

春秋代序,年岁并进。

在此,对多年来支持和参与瑞森德《社会组织筹资能力调研》的组织与个人表示感谢。由于条件所限,调研结果可能只是沧海一粟。我们期待与关注这一议题的政府有关部门、组织和专家学者深入探讨,共同推动公益慈善事业高质量发展。



作者简介

(, 下载次数: 57)
(, 下载次数: 55)


(, 下载次数: 73)

岩松

北京瑞森德社会组织发展中心理事
公益筹款人训练营运营主任
美国培训师协会认证行动学习教练ICF



转载声明:本文转载自「NGO观察」,搜索「zgfzjb1996」即可关注,[阅读原文]。






欢迎光临 广州公益网 (https://gongyi020.com/) Powered by Discuz! X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