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公益网

标题: 调研显示:中小学生心理健康存在6大问题与挑战,专家提出4大对策 [打印本页]

作者: gongyi020    时间: 2022-7-7 18:16
标题: 调研显示:中小学生心理健康存在6大问题与挑战,专家提出4大对策



(, 下载次数: 67)


来源:智慧奇思
调研人:青少年事业研究与发展中心 凌小娟



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现状、问题与对策

—基于对广州市海珠区中小学生的调研


摘要:当前中小学生心理健康容易受到影响的因素包括 人际交往、学习压力、家庭教育、适应融入、青春期变化、校 园欺凌等,因此需要着力减轻中小学生的学习压力和负担、 开展强力措施预防校园欺凌、加强社会帮扶,推动改善家庭 教育、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和辅导,才能切实帮助中小 学生健康成长。


关键词:
中小学生 心理健康 影响因素


当前,在我国经济和社会快速转型下,中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及其引发的社会问题日益凸显,引发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我们一般把12-15岁(即小学高年级和初中年级)这一阶段称为“青春期”,或“叛逆期”。


这一时期,学生心理较敏感,很容易受到他人及环境影响,情绪波动较大且容易走向极端,生活中发生的任何变化和刺激都可能引起负面情绪。因此找出主要影响因素,对症下药,及时处理,才能有效疏导中小学生的不良情绪、矫正不良行为,来保障中小学生的健康成长。


本次研究主要采用问卷调查和实地调研相结合的方式进行,问卷采用《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ASLEC),并根据当前现实情况进行补充和修改。调研随机抽取广州市海珠区4所小学和8所中学,以不同年级的整个班级为单位,回收问卷1168份。


实地调研走访13所学校(包括2所小学和11所中学)并开展座谈和访谈(涉及学校校长、德育主任、团委老师、社工等)。


根据上述调研资料,形成本文。



[attach]66096[/attach]

01

广州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总体情况


本调研根据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以相关事件对青少年心理影响进行评分,分数越高表示受到的心理影响程度越高。


从最后汇总得分来看,总的来说,大部分学生的心理健康还算良好,平均分为25分,未达到心理危机的程度。


有12%的中小学生得分在50分以上,这些学生在受到冲击时,更容易产生消极情绪,心理健康出现问题的程度也较高。


得分最高分为111分,说明其心理极易受到外界的影响,负性生活事件对其心理的刺激量极高,极易产生心理问题。


这些学生如果没有得到及时关注,没有及时帮助其疏导和解决问题,很可能会影响其身心健康发展,放任自流严重的话将造成社会危害。



[attach]66097[/attach]

02

影响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的主要因素及问题


①人际关系方面,同伴影响突出


处于青春期的青少年独立性增强,对父母和教师的依赖性减弱,群体意识也愈发凸显,同伴交往成为青少年人际交往的主体,良好的同伴关系成为青少年身心健康发展的重要一环。


结果显示,有45.8%的中小学生在有心事时,最愿意向同学朋友倾诉,这一比例远高于父母的15.7%和教师的1.5%。


中小学生同伴交往既包括同性交往也包括异性交往。目前学生异性交往存在两种不良的偏差现象:一是惧怕与异性交往,把异性交往视为病态;二是异性之间过于亲密的交往,陷入早恋泥潭。


这两种现象对于中小学生的正常同伴交往都是消极的。


另外需要注意的是,中小学生的同伴交往多是自发形成的,部分学生缺乏甄别和判断能力,可能会结交学校或社会上的不良青少年,影响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发展。


②学习压力方面,影响不容忽视


日趋激烈的人才竞争把压力越来越转向低龄化,据调研结果显示,52.7%的中小学生都认为学习负担重并受到影响,有7.3%的学生认为受到极重影响,其中包括1.2%的小学生和6.1%的中学生。


总的来说中学生承受的学习压力要比小学生更大。这无论在重点中学还是一般中学都是普遍存在的,其中成绩处于11-20名(即中上游)的学生承受的学习压力最大。


有57.8%的学生认为家庭给自己施加了过高学习压力,其中8.8%认为这些压力对自己的学习和生活产生了严重影响。


学习压力过大主要表现的问题为:厌学、考试焦虑、自卑等。


其中厌学包括厌学情绪、态度和行为,经常逃课旷课的学生普遍都是属于厌学的,这类学生往往容易成为“问题青少年”。


厌学是学生不良行为的开端,因为厌学就不好好上课,经常搞点事情,把精力放到其他地方,去结交社会上的不良青少年,最终走向歧途。


③家庭教育方面,父母陪伴是关键


从结果来看,中小学生父母离异问题也比较突出,有4.9%的学生父母离异,2%处于分居,这无疑会对孩子的学习、生活等多方面都造成消极影响。


一方面是家庭结构的变化,仅仅一方抚养或多或少都会导致部分关爱和教育缺失;另一方面是单亲家庭往往涉及经济情感等纠纷,这对孩子的心理健康状况存在不利影响。


我们初一年级有个班不到54人,将近1/4是离异家庭,这个数字让笔者很是担忧。这会存在父母对小孩的关爱严重缺失的问题。我认为我们学校的学生很大一部分心理问题,都是来自家庭。


除了离异家庭,父母的教育“缺位”也是影响中小学生身心发展的不利因素,尤其是在民办中学中留守儿童和隔代教育这一问题更为突出。


家庭教育是孩子健康成长成才的重要一环,具有学校和社会教育不可替代的作用,父母的言传身教对孩子的影响往往是潜移默化而又根深蒂固的,忽视家庭教育,可能会造成其人格塑造、习惯养成、学习态度等方面都出现偏差。


④自我成长方面,青春期变化需重视


处于青春期的中学生,个人意识凸显,容易产生现实与自我发展的矛盾,包括独立性与依赖性的矛盾、成人感与幼稚感的矛盾、开放性与封闭性的矛盾、自制性与冲动性的矛盾等,这些发展不平衡的矛盾容易导致心理冲突。


这些困惑或冲突容易产生认知或行为方面的偏差,严重的会引发青少年问题。


此外,寻求认同和自我价值也是青春期的一大特征,受不良社会风气影响,部分家庭环境优越的青少年以“炫富”的方式来营造自我优越感,这对学生的价值观产生不良影响。


另外,部分学生把偏离主流价值观行为甚至不良行为作为“炫耀”的资本,有学者称之为“炫坏”,即故意以“另类”的方式来寻求关注,获得满足感。


让老师比较头痛的就是学生的抽烟情况。为什么抽烟?他不是真的想抽那支烟,而是要让老师、同学看到,要告诉大家我多么有型。这种情况男生女生都有。


我们工作中接触到一个实例:一位学生有自残的情况,严重到手臂都是血淋淋的割痕,她总觉得父母不爱自己,其他人也不关心自己,很伤心,就想通过伤害自己来取得家长和老师的关注。


更糟糕的是,他们班里有三四个学生也跟着效仿她,以此来引起老师的注意。


现实中,学生这种寻求关注的另类行为,都有一定的消极性、破坏性和影响性,有些甚至具有较强的攻击性和破坏性,可能表现为自残、自杀、欺凌等恶性事件,对学生的健康成长非常不利。


⑤适应融入方面,和谐发展是挑战


伴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快速推进,人口流动形式也由个人移动向举家迁移形式转变。越来越多的孩子随父母来到陌生的大城市生活和就读,但因为政策等原因,他们的户籍仍在老家,他们因而成为所谓的“流动青少年”。


此次调查对象中有47.3%的中小学生非广州户籍,有些民办学校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甚至达到99%,可见广州的中小学中流动青少年数量相当多。



他们很大一部分经历从“留守儿童”到“流动青少年”转变,不少在留守阶段就积累了很多成长问题,包括厌学、情绪化、行为偏差、心理障碍问题等,这些问题到流动阶段矫治特别困难,更何况到流动阶段又面临着新的自我身份认同、归属感、学校适应、学业对接等问题,这无疑对流动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发展带来巨大挑战。


一旦没有协调和解决好,这部分青少年很可能引发各种问题甚至走向犯罪。


⑥遭受逆境方面,恶性事件危害极大


近年来,校园欺凌事件的频发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这也成为一个不能回避和忽视的社会问题。


2016年4月,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开展校园欺凌专项治理的通知》,要求对校园欺凌进行专项治理,其范围和力度之大可谓罕见。


根据调研的情况看,34.7%的学生指出其认识的人里有遭受校园欺凌,其中4.2%的学生认为该情况严重。


27.1%的学生曾遭受过校园欺凌,欺凌类型主要有:言语欺凌(23.6%)、肢体欺凌(5.8%)、网络欺凌(4.5%)、社交欺凌(2.5%)、敲诈勒索(1.3%)、性欺凌(1.0%)。


可见,遭受欺凌最多的是言语欺凌,据学生反映,主要表现为被人嘲笑辱骂、背地里说坏话、取外号等行为,给学生心理带来不良影响(7%的学生认为受人歧视冷遇对自己造成了严重影响)。


其他欺凌形式虽然比例不大,但是侵犯性更强、破坏性更大,影响更为严重,必须“零容忍”,坚决予以破除。


在问道“若你遭受欺凌,首选的解决措施是什么?”时,占前三位的选择是“告知父母或家人”(31.8%),其次是“告诉老师或学校领导”(9%)和“告知朋友或同学”(8.4%)。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7.4%的学生选择默默忍受,这无疑会加剧欺凌严重影响学生身心健康。



[attach]66098[/attach]

03

结论和对策


从此次调研的结果来看,大部分学生的精神状况还算良好,未构成心理危机。尽管如此,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仍需引起高度重视。


青春期的学生本身处于敏感期,可塑性极强,再加上当前经济体制改革,社会结构转型的时代背景下,青少年人口的构成更加复杂和多样化。


尤其是对流动、单亲家庭、贫困家庭的学生来说,面临着更多的困难,其心理健康发展尤其应给予特别关注。



保障中小学生心理健康,可从以下四方面着手:



第一,减轻中小学生的学习压力和负担。



学校要以培养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为教育目的,全面落实国家的教育政策,切实为学生减负减压。教师要更新教育理念,依靠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效率来提升学习成绩。家长要充分考虑孩子的实际水平,不能不切实际地给孩子设置过高的目标,避免产生“教育攀比”,给学生带来心理压力。



第二,开展强力措施预防校园欺凌。


从长远看,破解校园欺凌的治本之策是加快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当务之急,需抓紧贯彻落实《关于开展校园欺凌专项治理的通知》(2016)等要求,对蓄意或恶意通过肢体、语言及网络等手段实施欺负、侮辱造成伤害的校园欺凌行为进行专项治理。


加强监督,督促学校、教师采取有效措施,更加细心呵护中小学生的健康成长。


第三,加强社会帮扶,推动改善家庭教育。


抓紧落实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的要求,把家庭教育与社会教育、学校教育紧密结合起来。妇联组织、教育行政部门和中小学校要切实担负起指导和推进家庭教育的责任。


社会各界,包括企业和社区形成合力,采取多种措施,切实帮助有困难的家庭解决青少年成长过程中的实际困难和问题。


第四,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和辅导。



建议所有学校定期进行心理健康检查,将心理健康教育与日常教学管理相结合,通过课堂教学、学生工作来拓宽心理健康教育的宣传面,从而更加大范围地实施心理健康教育。



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帮助中小学生掌握心理调节方法,增强自我教育的能力。争取每个学校都配备心理咨询室和心理辅导教师,及时有效疏导学生的不良情绪,做好心理健康教育。


加大引进社会工作人才队伍范围和力度,通过“驻校社工”“驻街社工”方式,充分发挥社工的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做好中小学生的问题预防等工作,并对一些偏差行为的学生进行个案辅导,保障中小学生的健康成长。




转载声明:本文转载自「心榜」,搜索「psytop」即可关注,[阅读原文]。






欢迎光临 广州公益网 (https://gongyi020.com/) Powered by Discuz! X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