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公益网

标题: 到底该不该把热爱变工作? [打印本页]

作者: gongyi020    时间: 2022-2-10 21:33
标题: 到底该不该把热爱变工作?


(, 下载次数: 62)


春节假期已经过半,再过几天,各位“打工人”又要奔赴各自的工作岗位了。


谈起工作,有一个很多人都曾经琢磨过的话题:


到底该不该把热爱和喜欢的事情变成工作?


这样一个难以做出抉择的问题背后,大抵存在这样一些顾虑和纠结:


· 喜欢的工作不赚钱,赚钱的工作不喜欢。

· 当热爱变成了工作,就不香了。

……


究竟是什么,让我们如此纠结?



(, 下载次数: 62)

喜欢的工作不赚钱,赚钱的工作不喜欢?


当心中有这样的声音,说明我们正处在一个非此即彼的心理状态中。


喜欢和赚钱在我们的认知中,只能二选一。


喜欢的工作不赚钱——我们很多人大多年幼时都被长辈教育过:你做的这些事,能当饭吃吗?


喜欢的东西,往往被看作是无用的,没法养活自己的。


但我们要知道的是,当每做一件事都以有用无用为衡量标准的时候,也是把自己看作了一件可以被评判为有用或无用的物件而已。


既是物件,又何谈喜欢与否的感觉?


赚钱的工作不喜欢——认为工作必苦,赚钱必难。过分局限于工作必苦的观念的话,工作和赚钱就会被体验成为一件非常有压力的事情,难免让人感到疲惫不堪。


但工作是为了丰富我们的人生体验,当我们感到工作只能带来压力疲惫,也就失去了工作带给我们值得经历和享受的意义。


既喜欢又能赚钱的工作——竟然能有这么好的事?感觉都有些不真实了呢……


这可能是很多人内心真实的写照。


这些观念信念的形成,也大抵与我们的长辈经历有关。


在我们长辈所处的年代和环境,赚钱确实需要付出很多的艰辛,他们甚至从来都没有机会拥有自己热爱的东西。这些经验会被认同内化进我们心里,也让我们在无意识层面与长辈们紧紧地“在一起”。


所以,很多时候,是我们自己很难允许自己可以比长辈们能够赚到更多钱,也很难承认我们赚钱比他们来说要容易。


对我们而言,工作必辛苦赚钱必艰辛的固有的观念,也是一条已经被验证过的安全又有保障的经验。既喜欢还能赚到钱,虽然会让我们更轻松体验更好,但这样陌生的体验也意味着前所未有的不确定性。如果无法耐受和承接这些无意识中的恐慌,就会让我们在不知不觉中回退到安全的感觉里。


所以我们也会看到还有这样一些人,明明有机会去从事比现在更轻松赚钱多的工作,而他们却不敢接受,仍旧留在原来自己并不喜欢的工作中。至少,这样是安稳可控的,从某种意义上说,这是对一个人生存下去的安全保障。


但是,处在这样一个只要你敢想敢做,很多事情都有可能的时代,这样的安全保障无疑也是对自我巨大的限定了。


此外,成年人工作的动力之一,是寻求经济的独立性。而小孩子,则可以无忧无虑地想玩什么就玩什么,不需要考虑玩能不能赚钱。纠结于喜欢的不赚钱,赚钱的不喜欢,也是处在要做一个成年人、还是做个“宝宝”的纠结中。


对赚钱与喜欢的工作的纠结,使得他们无法充分发挥出自己的能力与创造力,将精力消耗在了这样的冲突中。同时,也给了他们无法仗剑走天涯,做个潇洒的成年人很好的理由,也为他们继续停留在“宝宝”的阶段寻求未竟的期待创造了条件。


只不过,这样的纠结,让我们一直处在内耗之中,代价略大。



(, 下载次数: 56)

当热爱变成工作,就不香了?


有一个小故事,形象地说明了当热爱变成工作,就变得不香了。


一位老人悠闲地坐在一棵大树下面,一边乘凉一边编织着草帽,10元一顶供路人挑选购买。


一位精明的商人问老人:”我订做1万顶草帽的话,每顶能优惠多少钱呀?”老人皱着眉头说:”那就要20元一顶了。”商人不解地问:“为什么?”老人说:”在这棵大树下没有负担地编织草帽,对我来说是种享受。可如果要我编1万顶一模一样的草帽,我就不得不夜以继日地工作,疲惫劳累,成了精神负担。难道你不该多付我些钱吗?”


老人在树下乘凉编草帽,是出于内心的喜欢;而被一万顶的订单驱使着编草帽,则变成要完成的一个任务。


如果说热爱是发自内心主动的驱动,变成工作就成了外部的被动要求。动力转变了,内心的感受也就不一样了。


就像老人说的,有了压力,成了精神负担。当工作不能成为一种享受而成为一种循环往复的单调,确实会变得不香了。


可能很多朋友要说了,故事毕竟是故事,现实中的我们很难可以不在乎收入,悠闲自在得享受编草帽本身。很多时候,我们是不得不面对工作带给我们的压力和疲惫。


这似乎是个不容易调节和平衡的困境。这个困境是如何形成的?


热爱和喜欢,包含了一个人对事物喜好或关切的情绪,它可以让我们集中注意,产生愉快的心情。


如果在工作中也体验到这种愉悦的感觉,那么这简直与我们前面所讲到的、我们长辈们所经历体验到的工作大相径庭。这样的“比他们更愉快更舒适”的工作,会激起我们潜意识层面的内疚甚至罪疚感——我怎么可以比我的祖辈们更轻松舒服呢?


这在潜意识层面可能被认定为“大逆不道”,我们自然也就无法享受当热爱成为工作时候的轻松愉悦。或是无法长久地将热爱作为工作持续下去,或是搞出各种事情使得热爱的愉悦感渐渐褪去,直至恢复到跟我们祖辈同样的工作必苦、赚钱必难的状态。


这也是很多人在有机会从事更加轻松赚钱的工作后,做一段时间又因为这样那样的原因又干回不喜欢的老本行的潜意识动力。


能够享受热爱成为工作带来的愉悦感,需要我们首先拥有面对分离的勇气。我们能在多大程度上允许我跟我的祖辈们是不一样的人,允许我现在比确实比他们更轻松地赚到钱,才能多大程度上能够享受热爱与工作合体的体验。


其次,热爱一样事物本身,包含更多的是我们对情绪和情感层面的满足。当热爱只是我自己的热爱,那么怎么做我自己说了算。而一旦热爱成为工作,那就意味着要受到工作中的各种规则约束,需要我们同时兼顾和平衡社会规则的部分。


在职场中,不可避免会遇到有关掌管和控制的议题。无法处理平衡好热爱和规则约束,有可能是一个人与权威的关系存在一些未解决的议题。在工作的情境中,当受到权威控制和干扰的因素出现,便有可能会激活一些早年的创伤。


比如:如果一个人过于依赖从热爱中获得自己的情绪情感层面的满足,并将这份期待与需要同样带到工作的情境中的时候,势必会与规则产生冲突。想要从工作中领导那里获得更多情感的支持和情绪的理解。


但这些需求,其实是自己在童年期没有从父母那里得到的情感支持和满足。在成年后,一个人想要从工作中去寻找这些需求的满足,很多时候不会如愿的。


更糟糕的结果是,连原本的这份热爱和喜欢,也被破坏掉了。


所以,要把热爱变成工作并很好的驾驭其中,是需要一个人以成年人的姿态,有更加适应性的自我,既可以满足自我愉悦的部分,又能契合平衡超我和社会规则的限制。而不是更多地处在对情绪情感满足的小孩子状态。



(, 下载次数: 47)

我的热爱就是工作——小心“工作狂”陷阱


有朋友可能会说,如果 “我的热爱就是工作本身”,是不是就没有这些冲突了?


如果正在从事的工作确实是你所热爱喜欢的事情,那么一定要恭喜你。


但同时需要警惕和区分的是:这也可能是一个“工作狂”陷阱。


一个人在童年期如果被限制去自由探索,或因为各种原因压抑了自己的热情和好奇,这样的压抑就可能发展成为成年后刻板的态度。


“工作狂”就是热情和好奇被压抑后的表现之一。


“工作狂”们很可能一心扑在工作上,甚至隔绝了其他所有关系。他们这样做,也是在无意识中取悦某个他们心中的或是现实中的权威。


如何辨别是不是“工作狂”?我们要看:工作对于这个人来说,是否更多地是在填补空白填补内心的空虚?如果是,所谓“热爱工作”便与真正的热爱无关了。


对“工作狂”而言,工作是一件非常严肃且孤立无助的事情。


在工作中,他们难以自由地表达富有创造力和表现力的感受,也不能享受热爱本身带来的快乐愉悦。


所以,热爱工作没问题,但千万不要成为不会享受热爱的“工作狂”哦。



写在最后


说到这里,我们会发现:


热爱变成工作,并不是该不该的问题。而是我们能否允许和做到面对分离和成长,让自己拥有独立灵活的人格,驾驭与平衡热爱喜欢与工作之间的限制与平衡。


如果我们能做到这些,热爱变成工作,就会是一件令我们享受其中的事情。


新的一年,愿我们能够成为真正热爱工作的人,做工作中幸福的人。



(, 下载次数: 57)


 
作者 | 包俊君 编辑 | Anny

转载声明:本文转载自「曾奇峰心理工作室」,搜索「zqfxlgzs」即可关注,[阅读原文]。






欢迎光临 广州公益网 (https://gongyi020.com/) Powered by Discuz! X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