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公益网

标题: 疫情中,和孩子沟通千万注意这几个问题 [打印本页]

作者: gongyi020    时间: 2020-2-17 23:08
标题: 疫情中,和孩子沟通千万注意这几个问题

(, 下载次数: 101)
前几天,微博热搜上“医护充当半岁患儿‘临时妈妈’”的视频让许多人落泪。视频中乐乐的妈妈是一名医务工作者,在救治他人时不幸感染,之后又传染给了六个月大的乐乐。因此,乐乐只能和妈妈分开,一个人在医院接受治疗。 乐乐的经历让很多人心碎。儿童患者不仅要忍受病痛,还要承受与亲人的分离,像这个年龄的孩子往往不能理解这种分离,时常感到被抛弃。 其实被疫情影响的不只是生病的患儿,有把父母“借”给疫区的医护子女,还有亲人因此离世的孩子,即使是暂时安全的孩子们,也因为不能出门而感到困惑和焦虑。 今天我们就来聊一聊,疫情期间如何照顾孩子的心理健康。


(, 下载次数: 67)
如何向孩子解释疫情? 疫情来临后,我们的生活节奏被打乱,此时一些好奇宝宝会不断发问:为什么不能出去散步呢?为什么要带口罩?新冠病毒是什么?它长什么样子?我什么时候才能跟学校/小区的小伙伴玩耍呢?或许,你可以从以下这些方面,试着跟孩子解释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 1. 了解他们知道些什么孩子们很有可能从电视、网络或者他们的朋友那里听说了新冠病毒。与其直接向他们解释,不如先问问他们是怎么看待这件事情的。这样家长有机会弄清楚孩子们了解了哪些知识,又存在哪些困惑。 2. 提供事实信息对于新型冠状病毒,孩子们通常会有很多疑问,家长可以用孩子能够理解的语言或方式,给孩子讲解符合他认知发展水平的的知识,比如借助新冠病毒的绘本、动画等。知识讲解可以解除孩子们的困惑,缓解焦虑。 3. 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在疫情中需要注意的卫生习惯和平时相差不大,所以家长们大可借助此次机会强化孩子的卫生习惯。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教导孩子勤洗手以及正确的洗手方法教导孩子打喷嚏和咳嗽时要用纸巾掩住口鼻告诉孩子们当其他人生病时,要小心接触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这包括均衡饮食、运动和确保充足的睡眠 4. 制定计划疫情期间,一家人都无法出门,这扰乱了家庭的日常活动。对于孩子来讲,不能出门玩耍是一件难受的事情。因此家长应该准备一些活动、游戏以及能和朋友们沟通交流的方式(比如电话、网络视频等等),和孩子一起安排好日常生活。 在当前“停课不停学” 的背景下,帮助孩子建立良好作息规律、学习规划尤为重要。对于学龄前儿童,由于早教机构关门,家长们可以充分运用宅在家这段时间亲自学习做亲子游戏,在助力孩子智力开发的同时,还能增进亲子关系。


(, 下载次数: 91)
如何识别孩子的情绪是否出现问题? 新冠病毒带给孩子的伤害并不会因为他们还不懂事就减少。与一开始儿童对新冠病毒不易感的信息相反,最近儿童病例不断增多。这些儿童被独自隔离在医院,被隔离的孤独、与家人的分离以及患病的痛苦都使得孩子们在心理上受到的伤害。 除此之外,那些父母是一线医务人员,或者亲人被隔离甚至死亡的孩子也会经历丧失的痛苦。即使你的孩子很幸运,没有受到肺炎的直接影响,他/她也可能通过媒体报道、紧张的家庭和社会氛围感受到恐慌。 因此,在疫情之下,孩子们很有可能会出现一些不同于平常的行为,如果孩子表现出下面的行为意味着他可能需要心理方面的帮助。 经常哭泣。遭受过心理应激事件的孩子会在一段时间内不断回想起这件事情,被伤害的感受也会随之而来,但孩子们却又束手无策,而哭泣是孩子们常用来表达这种情感的方式。如果发现孩子们超乎寻常地频繁哭泣,这可能意味着事情超出了孩子们应对能力,需要家长甚至更专业力量的帮助了。变得黏人,不愿意家长离开。孩子有可能拒绝独自玩耍,需要家长的时刻陪伴;或者在复学之后会拒绝上学。乱发脾气,扔东西。当面对无法改变的痛苦时,孩子们可能会感到无比焦虑。乱发脾气可能是孩子们焦虑的一种表达形式。存在睡眠问题。比如孩子们拒绝独自入睡,存在入睡困难或者经常做噩梦的情况。退行,不会做以前已经学会的事情。孩子在经历创伤事件后常常会感到无助、害怕,而且他们很难用语言精准地表达自己的情绪感受。所以孩子们可能会通过幼稚行为来表达自己的情绪感受,具体来说就是好像丧失了一些原本学会的技能,比如语言表达、如厕行为等。

(, 下载次数: 74)
身为家人,如何帮助孩子应对情绪问题? 那么,如果孩子出现了心理创伤,家长应该怎么办呢?在此,我们将介绍SAFETY原则,指导您应对孩子的情绪。 1. 安全感第一:当你陪伴孩子时,他们感觉最安全(Safety first)抱着你的孩子,让他/她依偎着你。告诉孩子当可怕的事情发生时,你会陪着他们、照顾他们。对于刚刚学说话的小孩子,可以使用简单的语句,比如“爸爸在这儿”。让孩子远离可怕的电视画面和谈话。做熟悉的事情,比如唱你们都喜欢的歌或者是讲故事。让孩子知道接下来会发生什么事。建立规律的活动作息,至少保证睡前仪式,例如睡前故事、睡前拥抱等。当你要离开他们时,确保孩子身边有他们熟悉的人陪伴。告诉孩子你要去哪儿以及你什么时候回来。
2. 允许情感表达(Allow expression of feelings)当孩子们担心或者害怕时通常会行为不当。这种行为不当实际上是一种求助信号。记住:困难情绪=困难行为。帮助孩子辨别以及命名不同的情绪,比如害怕、高兴、愤怒和悲伤。同时告诉孩子他们感觉到这些情绪是非常正常的。向孩子示范正确的情绪表达方式,例如“你可以感觉到生气,但是你不可以因此打人”。帮助孩子学会用适宜的方式表达愤怒,比如使用语言表达、肢体动作和绘画等等。跟孩子谈论一些进展顺利的事情会让你们感觉更好。 3. 顺应孩子的需求(Follow your child's lead)不同孩子有不同的需求,有的孩子想要散心,有的孩子想要抱抱 。家长可以通过倾听孩子,并且观察他们的行为来了解孩子的需求 4. 让孩子讲述事情发生经过和结果(Enable your child to tell the story of what happened during&after)讲故事能让孩子更好地理解事情发生经过以及更好地应对。孩子可能用表演的方式讲述。比如说他们可能会躲在衣柜里来比喻被隔离的感觉。加入孩子们的讲述,渐渐地不仅仅是让孩子讲述事实,更是表达你们两人的感受。当你在讲述时,尊重孩子的节奏。有时候经历的事情对于孩子来说太难以消化,他们可能需要停下来抱抱或者玩一下。当他们准备好面对这些事情的时候,他们会回来的。有时候听孩子们讲述发生在他们身上的事情对于你可能同样难以接受这个时候作为家长的你也应该寻求支持。 5. 建议:跟具有支持性的人、社区建立联系(Tips)一些简单的活动能够帮助你们回到正轨,创造希望。这些活动包括睡前故事、祷告(如果你们有宗教信仰)、歌曲等。如果你是某个支持性的团体的一员,可以尝试与他们联系。当你能照顾好自己,才能最大限度地照顾好你的孩子。所以如果你需要,尽可能寻求帮助。 6. 明白你的孩子需要你(Your child needs you)承诺孩子你们会一直在一起。孩子担心离开你或者黏着你都是正常的。即使你没办法解决现实的困难,只是单纯的陪伴也有帮助。如果你需要离开孩子,告诉他们你要离开多久以及什么时候会回来。如果可能的话,留给他们一些你的个人物品,例如相片。 孩子们或许说不出他们的感受,但是并不意味着他们所感知到的痛苦比成人要少。可是,在国内传统的育儿模式中,对孩子情感需求的满足是欠缺甚至是刻意压制的。 我还记得带宝宝去打疫苗时,看到一个小男孩因为惧怕打针而大声哭闹:我不要打针,我不要打针。一旁的妈妈感到很尴尬,于是告诫小男孩:你是男孩子,不许哭!哭了就不是好孩子。 这让我非常难受。
很显然,身体上的疼痛和变成不勇敢的小孩都不是小男孩想要的。这些看似是教育引导的话,从小男孩的角度来看,几乎毫无选择,所以他只能继续哭闹,可这又会被指摘为“不乖”、“不听话”。 其实那位妈妈只需要蹲下来,抱抱他,让他知道感到疼痛是真实的,哭也不意味着自己不乖,自己还是值得妈妈疼爱的孩子,他很快就会止住哭闹的。
打针这样的小事尚能带给孩子这样的疼痛,面对疫情,我们更不能忽略他们的心理需求,和他们一起,温柔而坚定地面对真实的情绪。 最后,还有研究表明,在流行疾病之下,孩子的恐慌程度与父母的恐慌程度是显著相关的(Remmerswaal, & Muris,  2011)。因此,身为父母的我们越勇敢,越能直面疫情,就越能起到榜样作用,教会孩子如何正确地看待疫情。
所以,希望大家也都能成为勇敢的父母。  
参考文献:Remmerswaal, D. & Muris, P. . (2011). Children’s fear reactions to the 2009 swine flu pandemic: the role of threat information as provided by parents. Journal of Anxiety Disorders, 25(3), 0-449.Talking with Children about a Flu Pandemic (From Children's National Health System)AFTER A CRISIS: HOW YOUNG  CHILDREN HEAL (From The National Child Traumatic Stress Network)
撰文  胡消消 胡悠悠指导老师  朱旭(华中师范大学心理学院副教授)







欢迎光临 广州公益网 (https://gongyi020.com/) Powered by Discuz! X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