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公益网
标题:
热点观察 | 浅谈广州志愿服务研究院设立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打印本页]
作者:
gongyi020
时间:
2019-11-19 12:25
标题:
热点观察 | 浅谈广州志愿服务研究院设立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摘要:
如今,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如火如荼,广州作为区域发展的核心引擎之一,在经济建设飞速发展的同时,城市文明建设也不能落后。志愿服务作为城市文明的象征,站在这个历史新起点上,更应该抓紧时机,谋求进一步发展。志愿服务想要更上一个台阶,离不开专业的引导,志愿者研究组织的设立是势在必行的,本文结合现实大环境以及目前广州志愿服务进行过程中遭遇的困境,探讨志愿服务研究院设立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希望能为其他省市志愿服务的发展提供借鉴与参考。 关键词:志愿服务;研究院;新时代文明实践;
(, 下载次数: 64)
上传
点击文件名下载附件
引言:
志愿服务工作是社会公共文明的重要标志,也是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一项重要组成部分。广州的志愿服务开展的如火如荼。在走访调查中,85%的居民表示参加过志愿活动,可见志愿活动受众之广。但在长期的发展中,广州志愿服务也涌现出不少问题阻碍志愿服务的进一步发展。例如,注册志愿者人数多但骨干不多、专业人才少;各机构之间协调性不足、体制机制不够灵活;项目建设理念长效性、创新性不足;志愿活动多靠经验,缺乏理论支撑等。
站在志愿服务发展的新起点上,我们需要一个更加专业的组织——志愿服务研究院,对复杂庞大的志愿者队伍进行研究,并引领各志愿者组织的发展,使志愿活动的开展长效常态化,将志愿服务过程中获得的经验上升为理论,为广州探索出一条畅通的、具有广州特色的发展之路,助力广州成为志愿服务领域的研究先驱、区域性志愿服务发展的智库、以及全国性志愿服务发展的倡导者与推动者。
第一章 志愿服务研究院建设的必要性
一、志愿服务研究院建设有利于推动志愿管理规范化。
自1987年广州开通了全国第一条志愿服务热线——中学生心声热线至今,广州志愿服务已走过了30载的光辉岁月,历经了自主探索、组织推动、多元发展、整体提升、全民行动等阶段。“志愿时”平台登记的志愿服务组织达 9924 个,注册志愿者总数逾 137 万人,累计奉献 3327 万小时的服务。此外,社区义工队伍近 6000 支、志愿者(义工)达 66 万多人,注册志愿者(义工)占常住人口的比例已达 15%,人均服务时间超过 16 小时,志愿服务蔚然成风," 志愿之城 " 落地生根。
但众多志愿团队反映志愿管理体制上不够灵活,管理专业化程度较低。虽然各部门、各机构都建立志愿者队伍,但是出现问题、发生风险的时候,都要志愿者协会承担责任。这样,很难充分发挥各类志愿组织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创造新颖活跃的志愿服务氛围。而且对于各类志愿组织,以及社会组织所属志愿团队发展壮大的促进力度不足,组织或团队缺乏发展指引,难以自主探索和创新,较多志愿组织受到相关部门、相关机构的制约,“行政化”、“形式化”仍然困扰着基层志愿者组织。
管理问题不解决,志愿服务发展的步子就难以迈大、迈快。志愿服务研究院能够联合国家及省市高等院校、科研机构,通过了解和吸收社会学、社会工作、公共管理、非营利组织的最新理论成果,为志愿服务提供前沿理论的支持,增强科学性和可行性。并且能够深入基层调查,时刻把握目前广州志愿服务发展的动态,深刻揭示志愿组织在运营管理上的问题,研究、规划和推动志愿服务事业,细化政策措施,加大激励保障力度,逐步实现参与群体从青年为主向全社会各群体拓展,服务内容从传统便民服务、扶贫助困为主向适应现代生活方式的公共服务领域拓展,组织方式从行政主导为主向全社会动员转变,管理模式从阶段性、松散性向常态化、规范化转变。
二、志愿服务研究院建设有利于志愿服务人员专业化。
许多志愿团队在开展活动时,缺乏专业的管理人才、项目运营人才和活动策划、宣发人才,主要的办事人员是通过“借”的方式“挖”过来开展工作,没有根本的“待遇”及相应的管理身份,这些办事人员都面临着再次选择工作的考虑,这非常不利于志愿服务指导工作的连续性。“临时工”身份的办事人员,基本上是经过一到二年的了解,业务基本熟悉时,人也即将离开志愿者中心了。并且这种现象在可预见的未来会一直重复下去。显而易见,这种模式对于志愿服务工作的开展将是一个严重阻碍。
志愿服务研究院作为吸引专业人才、培养专业人才的“圣地”,将把专业化的触角伸入广州的每一个志愿组织。志愿服务研究院的成立将会打通政府与各高校、企业、机关之间的合作壁垒,吸引大批在活动管理、志愿培训、宣发策划等方面的人才,使其真正服务于广州市志愿服务活动中来。志愿服务研究院能够通过“线上+线下”的培养模式,让专业化人才带“萌新”,使专业化队伍迅速壮大,破除知识障碍,为各个组织源源不断地输送志愿人才。并且志愿服务研究院将建立由专家与学者、志愿者领袖等组成的专业督导队伍,深入社区与农村,对志愿组织开展服务的过程进行跟踪指导。通过培训、辅导、咨询、点评等灵活多样的督导的形式,让一线志愿者获得来自理论与实际方面的帮助,更好地针对群众的需求提供服务。
三、志愿服务研究院建设有利于志愿经验理论化。
在实际工作过程中,我们了解到许多志愿组织的活动开展都比较依赖于“老成员”的经验,缺少科学的指导。没有一个方法论带领新组织成长,也没有一种培训告诉志愿组织如何突破发展瓶颈,提升服务品质。而且在走访调查中,我们发现广州市基层志愿服务工作者和志愿者骨干与市内其它组织的交流,乃至到市外的学习交流都比较少,这制约了他们从事志愿服务的思维拓展和能力提升。有不少志愿者提出,现在全国各地举办的志愿服务项目大赛、公益创投、社会创投等越来越多,希望市里能统一组织优秀志愿者观摩这种大型赛事,学习新思想、新知识,提高组织能力和个人素质。
在推动广州志愿服务事业化发展的过程中,志愿服务经验理论化成为了广州志愿服务发展的一个新方向。而志愿服务研究院正是这样一个平台,其中有专家学者、志愿服务带头人,他们能够深刻挖掘志愿服务的内涵,积极与各省、市的共青团组织、志愿服务组织进行合作交流,并坚持开展自身研究,不断总结、沉淀和提升志愿服务经验,将个人经验上升为智慧成果,将个别团队的成功经验扩展为多个团队的积极实践,为广州市志愿服务的发展奠定优良理论基础。
四、志愿服务研究院建设有利于打造良好的志愿环境。
伴随着广州志愿服务事业快速发展,志愿服务社会发展环境有所改进,但仍面临统筹方式有待优化、社会不够尊重、资源支持不畅等具体难题。一方面,不同部门主管的志愿组织之间尚未形成经常性的相互交流和合作的机制,存在着信息资源不共享,管理规范不统一等现象,在服务主体、服务对象、服务项目等很多方面也存在交叉和重叠,不利于整合全市资源、实现整体联动。另一方面,多个志愿团队反应在资金、人员等资源获取方面有极大的困难,许多志愿者表示自己是“被征集”的,一些部门、个人将志愿者作为免费劳动力使用,不顾及志愿者的个性、特长,让志愿者非常反感,没有受到应有的尊重。
志愿服务研究院将会积极探索新模式,如举办各类志交会等,让优秀的志愿服务项目脱颖而出,加快推进政府向志愿组织购买公共服务,制定重点志愿服务项目目录,鼓励和支持志愿组织通过集中竞争承接服务项目,一方面刺激志愿组织提升服务能力吸引政府资助,另一方面开辟一条志愿组织争取经费支持的渠道。为志愿活动的推广打开新局面,打造良好的志愿环境。
(, 下载次数: 69)
上传
点击文件名下载附件
第二章 志愿服务研究院建设的可行性
志愿服务研究院的建设与发展不是凭空而谈的,广州目前已经具备了建设志愿服务研究院的条件,并且这也是受到广大人民群众认可的,更是符合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发展思路[2]。
首先,志愿服务研究院的建设是具备人才资源的,是具备群众基础的。在长达30多年的志愿服务发展过程中,广州市已经涌现出一大批志愿服务方面人才,只是缺乏一个将他们汇聚起来的平台。当前,志愿服务研究院的建设发展已经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人民群众需要一个组织对志愿服务活动进行规范化管理,需要一个组织对志愿活动进行专业研究。在资源和民意都具备的情况下下,志愿服务研究院有完备而合理的短期、中期和长期发展计划,在现有基础上不断收集反馈,调整后续计划,获得持续发展的生机活力,有利于更长期的发展,增加志愿服务研究院建设发展对于文明实践事业的贡献。
另外,当代中国的志愿服务发展,有“体系+组织+项目”和“项目+组织+体系”两种路径。两种路径中,志愿服务研究院跟随“体系+组织+项目”的发展路径。志愿服务研究院作为志愿服务组织之一,有利于进一步搭建了区域性的有纪律性的志愿服务体系。通过将党政方针政策转化为志愿者容易传播、老百姓容易理解的内容,让志愿服务融入人民的生活,与其他各项工作相互补充、相得益彰;通过设计和实施志愿服务项目、活动,让群众能够真切的感受到文明实践志愿服务带来的好处,让广大群众在文明实践中获益、在志愿服务中受惠,进一步推广文明实践的发展,创造更为良好的氛围。
除此之外,志愿服务研究院的建设发展满足了“规范、特色、创新”。志愿服务研究院的发展与建设符合中宣部、中央文明办的部署,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结合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宣部部长黄坤明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贯彻落实团十八大和十八届二中全会精神,认真执行共青团中央发放的《关于加强新时代团的基层建设”着力提升团的组织力的意见》及《新时代团的组织力提升三年行动计划(2019-2022)》文件。在此基础上,志愿服务研究院的规划考虑到了区域性的特点、区域中志愿者的特色、更符合了时代发展的进程,采用了一系列现今社会热门的渠道与途径去推进志愿服务研究院及志愿服务的发展,在稳步发展的基础上做了创新性的计划,包括动漫人物的设计、平台的设计等,力争赢得广大人民群众的赞赏和喜爱。
(, 下载次数: 73)
上传
点击文件名下载附件
第三章 总结
总结来说,志愿服务研究院的建设、发展符合时代的要求,在完备的规划、有计划的实施下,符合新时代文明时间志愿服务发展思路,有利于增强新时代、新思想的感染力,能够激发社会各界的“创新”活力,能够让群众真正参与到志愿活动中,激励群众的生活新追求,让群众有幸福感、获得感和成就感,将有效的促进新时代文明实践氛围的营造和发展推进。 参考文献[1]司聪,王向前,张维荣,曹杰,陈志峰. 志愿服务管理标准化研究[J]. 江苏科技信息,2017(4)[2]孙向荣. 探索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的新路径[J].上海城市管理,2019(3)
(, 下载次数: 67)
上传
点击文件名下载附件
转载 | 微信(zxm6679)
欢迎光临 广州公益网 (https://gongyi020.com/)
Powered by Discuz! X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