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公益网
标题:
干货 | 十位社工专家带你读懂中国社会工作!
[打印本页]
作者:
齐志李晓辉
时间:
2017-3-20 08:35
标题:
干货 | 十位社工专家带你读懂中国社会工作!
3月18日,第八届中国社工年会在北京召开。刘忠祥、顾东辉、廖晓义、向荣、郑俨、黄浩明、史柏年等社会工作、公益慈善专家,就《慈善法》与社会工作、社会工作的“社会”意境、国学社工、社会工作与社会创业家、工会社会工作、国际化发展、人才队伍建设等进行了主旨演讲。
在对话环节,张卓华、涂猛、廖焕标等还就“公益性服务与市场化运作及两者平衡的实践范例”这一主题进行了探讨。
对于社会工作,他们是如何看的呢?一起来看看吧!
(, 下载次数: 59)
上传
点击文件名下载附件
民政部民间组织服务中心党委书记刘忠祥社工机构与慈善组织、慈善募捐、慈善信托
《慈善法》与社工机构是息息相关的。首先,社工机构如何成为慈善组织?两种方式,一是设立;二是认定。设立是增量,相对于增量而言;认定是存量,相对于存量而言。
《慈善法》第十条规定设立慈善组织应当经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民政部门申请登记,本法公布前已经设立了基金会、社会团体和社会服务机构的可以向其登记的民政部门申请认定慈善组织。
这就是说《慈善法》公布之后新成立的慈善组织就通过直接说我的属性就是慈善,以开展慈善活动为宗旨,就能登记为慈善组织;如果以前是社会团体或民办非企业单位,可以通过认定为慈善组织。但无论是设立和认定均是直接向民政部门申请登记,没有再提业务主管单位审批的前置许可。
社工组织可以通过认定成为慈善组织,也可以直接登记为开展慈善活动为宗旨的社会组织。但如果想通过认定成为慈善组织,必须是《慈善法》颁布之前而成立的社会团体或者民办非企业单位,《慈善法》颁布后成立的社会团体或民办非企业单位再想成为慈善组织必须直接设立,不能通过认定的办法来获得慈善组织属性。
其次,社工机构如何开展慈善募捐?只有慈善组织才可以开展慈善募捐,其他任何组织不能开展慈善募捐。《慈善法》第21条规定,本法所称慈善募捐是指慈善组织基于慈善宗旨募集财产的活动,慈善募捐分为,面向社会公众的公开募捐和面向特定的对象的定向募捐。
《慈善法》第22条规定慈善组织开展公开募捐应该取得公开募捐资格,依法登记满2年的慈善组织,可以向其登记的民政部门申请公开募捐资格。
再次,社工机构可以开展慈善信托吗?慈善信托是进行慈善活动非常好的方式,慈善信托的受托人包括信托公司和慈善组织,如果社工机构成为慈善组织,就可以作为慈善信托的受托人来进行慈善活动。
(, 下载次数: 59)
上传
点击文件名下载附件
上海市社会工作协会会长 顾东辉社会工作要助人自助,更要有社会情怀
关于社工,很多人都有很多困惑。第一,我们都知道社工的第一个概念是“助人自助”,这个概念如何体现,在不同的方法当中怎么体现?比如,社区工作是要改变大环境,如何助人自助呢?第二,个案工作是社工最初的方法,跟心理学肯定不一样。心理学中也有助人自助,这两者区别在哪里呢?第三,现在,国际国内对个人求助还是关注蛮多的,那我们社工除了这个,还应该关心社会吗?
那么,社工到底是什么?人有三大需求,即所谓“身心灵”。社工关注的实际上是问题和需求,谁碰到问题和需求,谁就是我们需要关注的对象。因此,所有的问题和需求,在理论上社工都可以关注。那么,资源少的需求者就成为了社工核心的对象。
什么是任务目标和过程目标的高度融合?就是解决问题和解决问题当中的协助提升,也就是助人自助,协助这个人自己帮助自己。
社会工作的主体是机构及其工作者,其服务方法有五种:个案工作、小组工作、社区工作、社会工作行政和社会工作研究。个案和小组主要是改变个人的,即所谓助人自助;社区工作是因为很多人碰到同一个困境;社会工作行政是如何分配资源、制定计划和社会政策,即用政策改变环境。社工不是改变个人,它在改变个人的同时一定是改变场景。
社会工作的社会内涵是什么?首先,从国际定义上讲,人权及社会公义是社会工作的基石,公义是指大众、社会的公平正义。而我们人所在场景的三大系统中,国家对应政府、市场对应企业、社会对应社会组织。其次,社工的对象碰到的困境,90%是外在因素导致的,所谓的外在就是社会的。所以,社工要有社会情怀,一个社工界的人不关心社会,这个国家是没有希望的。
所以,我们要体现社工的社会意境,就要不忘初心、回到本质。首先,要把社会层面体现出来,把社会的价值体现出来。其次,在实务过程中,要进行助人自助和促进美好,一定要改变环境的;第三,要做好研究,在中国的场景和文化下,如何实现社工的目标。
(, 下载次数: 54)
上传
点击文件名下载附件
北京乐和社会工作服务中心主任 廖晓义国学社工的新模式
1月25号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这是对传统文化的回归。在这个历史使命中社工应该扮演什么样的角色?我想社工要解决的是现在工业文明时代的通病和危机,身心分裂造成的生命危机、新闹分裂造成的精神危机、个群分裂造成的社会危机。
我们拿什么解决,5000年的文化,如果用一个简约的词来说,就是和而不同,天下为公。我们把这个叫做乐和,就是差异、互补、共生、尊重、包容,这是一个既是传统也是世界的话语。
国学社工应该有大同理想、价值共识、乐和礼义、环境共存、乐和人居。在我们的实践当中,我们试图跟同道一起建立以党委政府为主导、以村民军民为主体、以传统文化为主脉、以社工服务为助力的一个新的共同体,为人类命运共同体寻找我们的社区模式。
(, 下载次数: 62)
上传
点击文件名下载附件
云南大学社会工作研究所所长 向荣从专业社会服务提供者到社会创业家
从行政研究的角度来讲,回顾社会工作十年的发展,我国的社会工作与其他国家、地区相比,处于固定的发展模式以及建立本土模式的阶段。
政府大力推行社会治理创新,包括城乡公共服务供给的机制、弱势群体的救助和赋权、基层社会治理等方面,这些都远超西方国家、港台地区的传统社会模式,社工不单是专业社会服务的提供者,更需要是一个社会创业家,以推动方方面面的创新。包括社会工作专业的创新、城乡社区服务机制结合的创新、商业跨界合作的社会创新。
从服务到宏观层面都需要创新,这就要求我们在不同层面实践。在社区这个层面上从没有到开始,如何以创新模式弥补公共服务供给的不足?
在应对城乡社区社会服务方面,我们的创新原则是社会工作者为社会不同的群体建立基本的服务策略的思考和实践的准备,而不是简单的去说社会工作不是提供服务、没有资源等。社会工作在这个基础上不是简单的提供服务、连接资源,而是把提供服务转化为平台和载体,从社会工作介入的角度来培育社区的群体和社会资本的策略,从这个方面来促进服务使用者个人和社区在意识和信息能力等方面的成长。
另一方面为跨界方面的创新,怎样提供个人和社区的就业来契合个人服务者的群体?我们创新性的绿领平台是针对少数民族群体开设的社区工作店,通过手工坊,开发产品、开设技能培训班,提供就业和创收的机会,包括互助店,通过动员二手义务的捐赠来节省成本,也包括在农村少数民族社区协助他们建立合作社,用社会资本的建设来帮助他们精准脱贫。
社会工作需要处理好社区就业与社区经济的社区基础、做好意识策略和技能的准备、应对社会企业或合作经济带来的新的关系、传统社会工作与服务使用者关系带来的冲击、避免服务使用者变成雇佣造成新的劳资关系,这些都是需要社会工作者不断的反思。社区经济包括经济模式需要不断的创新,社区就业社区经济所提供的平台,能够加强服务使用之间的互动,提供增能赋权的机会。
中国社会工作创新创业的策略不仅为我国的弱势群体提供服务的创新、城乡社区服务的模式创新、社区治理的创新,更为全球的社会工作进行探索,在推动社区发展、社会发展、可持续发展的理论和实践等方面做出更大的贡献。
(, 下载次数: 58)
上传
点击文件名下载附件
上海公惠社会工作服务中心 郑俨工会社会工作如何介入困难职工帮扶
上海公惠社会工作服务中心,2013年9月成立,主要是通过整合政府和企业以及社会的资源,搭建服务职工的一个专业的平台,给广大的一些职工们提供个性化专业化的服务。目前中心有316名工会社工,分布在浦东的36个街镇。
我们发现群体性的需求跟个体性的需求,在日常帮扶当中其实很难兼顾到。日常的帮扶是阶段性的,同时也是目的性的,缺乏对于个体需求的一些灵活性的帮助。同时日常的帮扶更多的是一种输血状的、金钱物质上的帮扶。
怎么样体现工会社工助人自助的理念,形成一些有造血功能的帮扶,这个还是较少的。我们通过微心愿项目进行了探索。
微心愿服务2014年启动,首先是线上线下征集职工的心愿,工会社工通过大量企业走访,包括职工家庭的走访,搜集心愿。在适当筛选后通过网络发布、线下寻找资源等,最终圆梦。我们希望通过这样的项目,弘扬职工之间、职工跟企业、职工跟社会组织之间的互助互爱的精神。
经过三年的实施,心愿数从开始的100个到去年完成的836个,资金也由2014年的无,到2015年有10万,2016年50万。
帮扶的类别也逐渐细化:第一,困难职工心理类的问题,比如浦江夜游,我们邀请到一些企业来资助,让环卫工人在工作之余来欣赏对这个城市的奉献。
第二,尊重自我实现类的心愿,比如对自己的提升,社会交流、学习技能等等。在这个过程中,工会社工其实承担了一个帮扶者的角色。
在成效方面,首先,可以帮助困难职工找到一些资源对接,也是对日常帮扶补缺。其次,从传统的帮扶到发动社会力量,实现了多元化的转变,同时也是把零散的社会救助,慢慢整合成项目的形式。
工会社工在社会工作领域当中是一个新兵,如何借助工会既有完善的组织架构,同时接入他的社会资源优势,还要借助互联网平台,怎么样去建立自己工会的专业体系,避免日常工作的行政化,来达到我们应该承担的职责和责任?那就是我们要让职工认为工会是他的娘家,我们要成为他们的娘家人,这个就是我们的工作。
(, 下载次数: 58)
上传
点击文件名下载附件
中国国际民间组织合作促进会理事长 黄浩明中国社会组织的国际化发展
中国社会组织为什么要走向国际化?我们要看到社会组织国际化发展的机遇。第一,是国家“一带一路”的倡议和社会组织涉外政策的要求;第二,是国家特别鼓励带有中国元素的国际组织的成立,例如博鳌论坛;第三,是国际组织对中国社会的期望,正如社会工作联合会要承办社会工作亚太区域联合大会,这是推动中国走向国际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里程碑事件,将对中国组织国际化起到很好的推动作用。
那么,社会组织能不能走出去?比如厄瓜多尔地震时,除了中国政府给予厄瓜多尔救助资金外,我们民间的力量已经过去了,扶贫基金会、壹基金、蓝天救援队、成都义工联……我们的社会组织从中字头到民间的都去了,但是问题还是存在。
第一,缺乏总体的战略思维。比如,社工组织有没有参与走出去?
第二,缺乏内部的战略人才和资金。这次地震,许多民间组织都是个人自掏腰包出去的。再例如,现在有妇女被拐卖到中国来,也有中国的女性被拐到泰国当性工作者,在她们被解救、回到自己家乡和社会的时候,并没有专业的社会工作者能使她们恢复正常的心理状态,所以社会工作人才很重要。
第三个,外部的法律环境和政策环境还不够完善。实际上,如果没有政府支持,如果没有专业的社会组织,尤其是社工组织支持,我们进入外国的社区,如何能够跟当地打交道?而我们的民间组织走出去还处在认知的阶段。另外,我们一说走出去,就有很多人来批评。
针对以上问题,我们有哪些对策?第一,要有战略设计;第二,要有品牌项目;第三,海外机构;第四,资金运作;第五,人力网络。习主席在G20峰会提出来走向国际的六大人才标准,第一,要认知国情;第二,要懂国际规则;第三,要有国际视野;第四,国内政治经济认知的战略;第五,谈判能力;第六,语言能力。
此外,在对策方面,党委要重视,政府要支持,法律要先行。我还提出一个建议,就是要建立中国的部级协调机构,即中国国际合作发展署,解决“九龙治水”的问题。另外,我们要解决支持政策,比如说税收、外汇、安全、人权、境外、研究、管理等等。
我的结论是,社会组织走出去,需要社会各界的支持,要建立国际网络。习主席说,中国以后要变成一个强国,各方面都要强。对此,我的理解是,我们现在在不断地引领世界,我们的企业走出去也得到了世界的关照,但是我们的社会组织才刚刚起步,我们期待中国的社会组织也能够有一天能够走向世界。
(, 下载次数: 53)
上传
点击文件名下载附件
国家开放大学社会工作学院执行院长 史柏年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需要实现四个转变
今年马上要迎来马甸会议30周年,这30年,社会工作取得了很快的发展,第一是形成了一个比较完整系统的政策体系法规,已经形成了社会工作制度建设的顶层设计。第二是形成了一个认同社会工作作用的社会共识,现在很多服务对象包括政府,越来越意识到离不开社工,共识逐渐逐渐在形成。第三个形成了一支队伍,现在统计有76万人。第四是在多个领域开展了专业服务,司法的、医务的、青年的、残疾的,形成了多方推进的局面。
在成就的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面临一些挑战。从社会工作人才数量上来讲,2020年达到145万,现在达到了76万,还剩下70万左右,在剩下的3年半时间里面每年有20万的任务,是非常严峻的。
第二个从质量上来讲,从人员结构上来讲,人员的规格、专业的能力、知识的结构、地域的分布等等方面还都存在一些偏差和缺失。
所以,下一步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要实现四个转变,首先是要由侧重通才型人才的培养向兼顾通才和专才的方向转变。第二,过去社工人才大多数都是在城市,农村最需要但是农村人才极缺,要向这个方面转变。第三,在知识结构方面,要由擅长宏观知识的应用,向宏观和微观临床知识相结合的方向转变。第四,在人才的层次上要由侧重一线人员的培养向一线和管理人员的培养的方向转变。
如何实现这些转变,国家开放大学社会工作学院现在有一些措施。第一是精准项目扶贫的启动。第二是分领域的人才培养,国家开放大学社工学院将通过学历教育和非学历教育相结合的途径来加强不同领域社会工作人才队伍的建设,已经形成了一些线上线下的课程,可以和各地的行业组织合作进行人才培养。
第三,致力于社会工作高层次管理人才的培养,学院设计一些比较高端的管理性的课程,境外的游学考察,或者是境内的专题的研讨等等,比如美国社会工作的游学考察,台湾社区营造专题的考察,将来还有老年长期照顾、青少年的服务、社会工作管理等等比较高层次的学习和研讨。
第四,致力于掌握和运用临床治疗性知识的人才的培养,设计了一套系列的课程,大概有20左右门课,将来可以通过远程教育培养更多的人。
(, 下载次数: 50)
上传
点击文件名下载附件
对话:公益性服务与市场化运作及两者的平衡
深圳市社会工作者协会执行副会长兼秘书长张卓华:从市场化角度剖析非营利组织如何生存,我认为有两点:一、国家提出的一个城乡公共服务的供给侧改革,这也是社会工作组织存在的使命,这个服务在城乡这个层面是有价值的,从政府的维度来看,我们要发挥社会工作社区治理的作用,同时社会服务也是社会福利的一种实践,政府把这个服务通过职能转移给了社工机构;第二、社会工作组织在社区不仅是服务的提供者,也是一个社会创业家,市场化需要创新的模式,比如阳光家庭的三社,既有茶社同时也有剧社,既有企业运作又有社会服务。要说市场化应该怎么做,我认为就是要去创新,要去实践,除了加强能力建设外,应加强专业化,注重培养。
公益领域专家涂猛:我是市场派,我理解的市场化首先它不是以盈利为目的市场化,它只是一个手段,这个手段不是市场领域的主体企业独有的,政府也用社会化手段购买服务,这其实也是一种市场化。核心是解决效益问题。我觉得不管是社工组织也好还是慈善组织也罢,行政要从自身去转,要有自己的核心竞争能力。
广州市灵略战力管理咨询有限公司首席运营官廖焕标:据我的观察有三点,第一,市场化有很多阶段,目前这个阶段主要的核心目标是减少资源浪费;第二,整合性的语言或者整合学科思维并不能支持公益组织和公益服务的市场化,主要还需要在学科知识、人才结构和资本结构三方面去呈现;第三,社会工作组织还缺乏资本的解读、资本的重新调配及品牌联营三方面的政策引导能力。另外,提升自身能力也非常重要,只有加强能力建设才有资格谈市场化。
感谢您对公益时报的关注,如需转载请在公众号回复「转载」取得授权。整理| 新闻编辑部来源| 公益时报责任编辑| 于俊如微信编辑| 吴丽萍
官网:
www.gongyishibao.com
微博:@公益时报
(, 下载次数: 56)
上传
点击文件名下载附件
长按识别二维码获取更多资讯
欢迎光临 广州公益网 (https://gongyi020.com/)
Powered by Discuz! X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