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藏在深闺的番禺千年古村:大岭村
http://www.gd.xinhuanet.com/newscenter/2014-08/04/1111923942_14071227205241n.jpghttp://www.gd.xinhuanet.com/newscenter/2014-08/04/1111923942_14071227407541n.jpghttp://www.gd.xinhuanet.com/newscenter/2014-08/04/1111923942_14071227483181n.jpg 大岭村,位于广州市番禺区石楼镇西北面。这个有着八百多年历史沉淀的小村庄,因为出了1个探花、34个进士、53个举人和100多个九品以上的官员而闻名。 番禺大岭村简介如今,这个村庄不只以产出了数量众多的大学生而闻名,而且亦因它分散在小村落中的古塔、祠堂、蚝壳墙等而散发出悠悠的古香。 景点概况 沿着村子里那条贯穿全村的玉带河,深入到村子里,可以发现大岭陈氏十世祖祠——显宗祠,又名凝德堂,亦被村民们称为“桥头祠”,建于明嘉庆年间(公元1522年)。整个显宗祠坐东向西,前临大岭涌,为三楹三进结构,头门四层莲花斗拱,硬山脊,饰以灰雕,山墙有砖雕,梁柱以木雕装饰。大门左侧的石雕镌有西洋儿童像,是县里古建筑所罕见的。村里有祠堂除了陈氏显宗祠还有陈氏大宗祠,即柳源堂,建于宋朝;两塘陈公祠,建于明朝永乐年间(公元1403年);朝列大夫陈公祠,建于明万历年间(公元1573年);进士公祠、佑江公祠、近湾公祠等等。此外,大岭村里有五条白石街,建于清光绪二十三年(公元1897年),上街由五板白石砌成,全长400余米,将原来的红石改砌涌边下街并筑堤630余米,戊戌年(公元1898年)秋告成,建筑耗银一千二百余两。走在石板街上,刚好是雨后,路面的石板干净地泛着青光,偶有水珠从屋檐处滴下,敲击在石板上,珠碎四溅了。常常是在走过几间小洋楼后,便会看见这个古村一些历史的痕迹或大自然的一角,比如一片破落的无人居住的老屋,有一种隔世的孤独;比如屋顶上的青青狗尾草,在风中轻轻摆动着毛茸茸的尾巴;比如某间平房的窗棂上,悄无声息地出现的一只小猫。 大魁阁 大魁阁塔即村民所讲的“文昌阁”,坐落在大岭村龙津桥西堍南侧,福建林兆声先生择地,于大岭村的西北角太虚建此,可以“催官”。这座三层阁式砖塔,坐乾向巽兼辰戌三分,清光绪十年(1884年)开工,大魁阁塔平面呈六角形,双隅水磨青砖墙体,塔基由花岗岩白石砌成,底层面上镶花岗岩白石额刻“作镇菩山”四个阴文正楷大字,落款“光绪十年三月李文田”。塔刹竖琉璃葫芦,已经被台风吹斜了,倾向西南。这个塔曾做过村里的广播站,现在已经荒废了。沿着塔内的年久失修的木楼梯拾级而上,空气中是尘封许久的味道,扬起点点尘土,仿佛是久远的历史在回响。亚运前后大岭村整体文物保护单位维护重修,文昌塔上塔顶、雕花等经已恢复,颜色鲜艳,缺少了几分古色。 三遝庙 在“贞春之门”左面山脚有三遝庙,供奉洪圣公、天后、文武二帝、观音、锦帛星君等。在上世纪50年代拆除作为他使用。1992年由乡亲捐资重建三遝庙。 重修三遝庙碑记:三遝庙为表彰姑婆贞节,勿忘其恩典,流芳百世而建,并供奉洪圣、观音,文奎菩萨,供村民参拜,以求风调雨顺,国泰民安。因年代久远失修而残破不堪。在二十世纪五十年代拆去,时至今日,旅港同胞倡议重建,以悼念深恩,以慰之念也。 沙井气沙井气位于大岭颖源里内,沙井气建于清乾隆丁酉年(公元1777年)。 用白麻石砌成,井深3.3米,水深约2.5米,井水源源不断,取之不尽,可供附近几十户人家饮用。因水出如气,故名“沙井气”。村民平时叫“沙井起”。井水水质清澈,泡茶甘香,用沙井水煮饭,即使大暑天时,隔夜饭也不变质。但附近其他井水就完全不同。 菩山第一泉 菩山第一泉位于大岭村后,后冈东北方山脚下。原是自然的沙滤山泉,水质清洌。过去的富户人家或文人多拿来烹茶,茶味甘香。因为离村子里比较远,一向村民使用较少。但近年由于地下水污染严重,于是村民又兴起饮用泉水。清光绪十七年(公元1891年)辛卯科进士陈维湘在山泉旁岩石斜坡上题字刻石,称此泉为“菩山第一泉”,此泉因而得名。来源: 金羊网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