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慈善事业做成“透明口袋”
新快报讯 要真正吸引更多社会力量参与公益慈善,“公益捐赠减免税”不应该成为当中的障碍,而应是对企业和个人公益慈善行动的激励。同时,捐赠方最关注的,仍然是“透明度”。“郭美美”等系列事件,不仅让一些慈善机构的声誉跌入谷底,同时也消耗了公众对公益的信心。一方面,让民间公益慈善机构期待享受更多激励机制,另一方面,把慈善事业做成“透明口袋”,正是慈善事业最为迫切的需求。广州在慈善方面多有创新 10月28日,胡润研究院发布了《2014胡润慈善榜》,2014年,中国慈善捐赠额创出了历史新高,前100位上榜慈善家平均捐赠额同比上涨264%,而上榜的门槛也比去年上升100万元,为1200万元。值得注意的是,在上榜的100名中国最慷慨慈善家中,有28人是粤商,广东也是最多慈善家设立公司总部的地区,是名副其实的“首善”。而在今年9月于深圳举行的第三届中国公益慈善项目交流展示会上,中民慈善捐助信息中心也发布了《2013年度中国城市慈善发展报告》,在“慈善文化”指数上,广州名列全国第三。 在慈善事业发展的转型期,广州推出了不少创新,推动让慈善回归民间。其中,放开公募权,让慈善募捐不再只姓“官”,正是为了让更多规范化运作的民间公益组织在政策保障下大展拳脚。而要真正吸引更多社会力量参与公益慈善,“公益捐赠减免税”就不应该成为当中的障碍,而应是对企业和个人公益慈善行动的激励。 “公益行业也是在近几年逐步发展起来,许多草根公益组织可能还没有意识到,公益捐赠减免税这个政策的魅力,也不知道申请(公益性捐赠税前扣除)资格难所带来的问题。”广东省汉达康福协会财务工作人员马小姐告诉新快报记者,当她尝试向税务部门提出疑问时,发现附和自己的公益同行并不多,“近年申请税前扣除资格的草根公益组织,可能很多条件都没有办法符合,但随着行业的发展壮大,运作更加成熟,需求就会很迫切。”马小姐说。
公众最希望了解善款去向 当然,公益性捐赠税前扣除,只是其中一种激励机制。捐赠方最关注的,仍然是“透明度”。“郭美美”等系列事件,不仅让一些慈善机构的声誉跌入谷底,同时也消耗了公众对公益的信心。尽管统计数据显示,慈善捐款数字不断增长,但慈善组织的公信力却依旧频频遭到质疑。 中民慈善捐助信息中心在日前发布的《2014年度中国慈善透明度报告》中显示,一千多名受访者中,对我国慈善组织信息披露工作感到“比较满意”的仅为28%,报告中还提到,公众最希望了解的是资金去向和使用情况,其次是善款来源,这与2013年的统计结论一致。善款来源与资金去向和使用情况,依然是公众最关心的问题,公益组织建立公信力,完善对善款使用的监管显得尤为重要。 一方面,让民间公益慈善机构期待享受更多激励机制,另一方面,把慈善事业做成“透明口袋”,这正是慈善事业最为迫切的需求。而那些自上而下释放的信号,能否真正落实并推动慈善事业的发展?让我们拭目以待。公益慈善机构应自觉提升慈善透明化,让捐赠者清清楚楚、明明白白行善,如捐赠、受助信息明细及时公布,供社会查阅。 善款要用得其所,如果一家公益慈善机构服务差、执行能力不强,善款不能得到有效充分的利用,其形象和公信力难免会下降,从而也影响它的募款能力,公益慈善机构应自觉提升内部治理能力。 ——广州市慈善会秘书长、广州市慈善服务中心主任汪中芳
新快报 记者 陈晓颖(《新快报》2014年11月17日A21版)
对话广州市慈善会秘书长、广州市慈善服务中心主任汪中芳
新快报:许多草根公益组织无法享受公益性捐赠减免税收政策,运营受到限制。如何解决这部分的需求?汪中芳:为了支持其他组织发展,特别是不少组织不具备税前扣除资格,难以接收捐赠,广州市慈善会主动开放公募渠道,与这些组织联合募捐,筹集的善款由这些组织用于实施慈善项目。一些优秀项目,广州市慈善会还给予一定行政成本支持。
新快报:近年来推行了哪些政策鼓励企业和市民捐赠?如何简化捐赠流程,让更多公众一同参与?汪中芳:近年来,慈善募捐竞争日益激烈,广州市慈善会不断创新形式,方便企业和市民捐赠。目前广州市慈善会已经建立了社会公众方便快捷、形式多样参与慈善的平台。一是今年6月开通了广州市慈善会信息平台、官方“双微”以及APP,社会公众不仅可以随时随地通过信息网络任意捐赠,实现“指尖上的慈善”,还可以在官方信息平台建立个性化的“微基金”,开展个性化公益慈善活动。二是从2013年起每年举办一届广州市自行车慈善行,将慈善与体育相结合,为热爱公益慈善及自行车运动的社会各界人士提供参与平台。三是2014年广马融入慈善元素,设立200人的慈善方阵。通过创新形式,打造体育慈善品牌,让更多的公众关注慈善、参与慈善。
新快报:除了捐赠减免税收政策,影响企业与公众进行捐赠的还有哪些方面的因素?汪中芳:公信力是公益慈善事业的根本和生命。企业和公众之所以对公益慈善机构进行捐赠是因为他们相信善款能得到善用,相信公益慈善机构值得托付。随着公众慈善意识逐渐增强,捐赠者对慈善组织的透明度与执行力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方面,公益慈善机构应自觉提升慈善透明化,让捐赠者清清楚楚、明明白白行善,如捐赠、受助信息明细及时公布,供社会查阅。另一方面,善款要用得其所,如果一家公益慈善机构服务差、执行能力不强,善款不能得到有效充分利用,其形象和公信力难免会下降,从而也影响它的募款能力,公益慈善机构应自觉提升内部治理能力,其关键在于专业人才的培养,提升职工的管理知识和专业技能,从而提升整个组织的执行力和效率。除此之外,要加强慈善监督。应逐步构建起以政府依法监管、慈善组织社会监督委员会社会专业监督、公益慈善联合会行业自治为核心,社会各界广泛参与的慈善监管体系,守护广州慈善的“良心”,让企业和公众更加放心地进行捐赠,保障慈善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新快报》2014年11月17日A21版)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