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ine 发表于 2017-10-23 09:05:31

提高公益效率,开发一款APP就够了吗?

“在公益领域,‘互联网+’已经成为一种趋势。为提高工作效率,很多地方都开发了自己的志愿服务平台,其中很大一部分是由官方主导开发的。在这个过程中,如何才能将公益组织的需求与志愿者实现更有效更精准的对接,如何才能在提高效率的同时提高平台的用户黏性,已经成为大家十分关心的问题。” 不久前,北京市慈善义工联合会(以下简称北京市义工联)发起了全市范围内的文物巡查保护活动,对散落在北京各处的文物的现状进行摸查。为发动更多志愿者参与、提高巡查的工作效率,在北京市民政部门的推荐下,北京市义工联选择与义工时间公益服务平台合作,通过该平台征集文物保护志愿者,发布活动通知,志愿者则可以通过义工时间平台随时随地汇报文物巡查结果。 义工时间公益服务平台发起人刘宏伟认为,互联网的作用就是可以消除信息不对称,让公益更加透明化且更有针对性。而对于目前各地区、政府机构开发公益服务平台的热情,他也做出了上述回应。那么,类似义工时间的公益服务平台能在多大程度上提高公益效率,满足公益机构及志愿者的需求?他们的模式又是怎样的? 满足公益服务的供需对接
在网上搜索“志愿服务平台”“志愿服务APP”等关键词,你会发现,不管是在省市区县,还是在街道社区甚至机构及企业层面,几乎每个地方都有针对特定区域开发的志愿服务平台。但互联网本身并没有地域限制,能否在更大的范围内解决公益组织及民间力量供需问题?事实上,近年来一直有人在进行相关的尝试。

义工时间全国落地分支机构
两年前,在国内一家大型上市公司工作、有着丰富管理经验的刘宏伟,联合几个合作伙伴推出了义工时间公益服务平台。与其他平台类似,义工时间APP希望通过移动互联网技术,将公益组织的需求和志愿者进行精准对接,实名注册的义工在平台上可以实时响应,参与公益服务。同时,平台也可以对义工的服务时间进行记录,服务获得的爱心值还可兑换多种公益商品和服务,这也是平台和机构对志愿者服务采取的一种鼓励措施。不同的是,此款APP是针对全国范围的,且已经在全国多个地区落地。 目前,在义工时间平台注册的志愿者和机构数量已经达到3000多家,与中国人口福利基金会、中国社会福利基金会等机构签署了战略合作。刘宏伟谈到,“目前很多机构都在开发义工平台,但大多数是通过官方渠道在做,比如共青团系统、妇联系统等。我的搭档丁士煜是做技术出身的,以前在金山软件工作,和雷军做过同事,因此我们在设计义工时间的时候就想区别于官方开发的思路,希望用商业模式解决社会痛点,让价值的商业链条循环起来。”

北京市义工联通过义工时间平台征集文物保护志愿者
今年,在北京市民政局的推荐下,北京市义工联和义工时间进行了合作,将北京市文物保护志愿者的征集工作放到了该平台上。志愿者可以通过平台提供的社交功能记录自己参加活动的地理位置,发送活动照片。

公益服务供需撮合及过程管理模式
“事实上,包括义工时间在内的很多志愿服务平台的运作模式都类似于优步或者滴滴打车。”刘宏伟表示,“我们提供一个对接平台,公益机构作为需求方发布自己的需求,广大的志愿者则是供应方,能够根据自己的时间、经验、技能等,为公益机构提供服务。”他认为,在供需对接的过程中,平台能够发挥三大功能:第一,通过对义工的招募、组织及评价,实现义工服务的全过程管理及流程优化;第二,通过对义工服务工作的全方位数据记录,形成公益服务大数据;第三,通过构建模型,建立义工服务风向标体系,总结和指导义工工作。 对此,记者也采访了北京团聚力科技有限公司合伙人陈迪。该公司是一家公益组织信息系统服务商,目前服务超过120万志愿者,上千家公益组织。陈迪表示,“互利网+公益并不仅仅是做一个简单的信息平台,它还应该是一个全面的互联网工具,是一个‘公益组织oa系统+活动管理和成员管理系统+舆情预警监控系统+用户报名参与系统+新闻客户端’。用功能联系用户,用工具方便公益组织,用咨询打通壁垒,这才是志愿服务管理系统发展的真正方向。” 增加产品的复合性和黏性
有了平台只是第一步。对于很多平台的开发者来说,技术并不是太大的障碍,如何留住用户、保证平台的活跃度才是最让人头疼的事情。近几年来,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极大地加快了公益活动宣传和推广的速度,但技术的发展并没有深入到公益活动的业务层面中。在某些情形下,技术革新并未带来业务流程的简化和再塑造,反而为一些单位和机构增加了工作负担。 而另一方面,一些公益机构由于不了解这些平台的特点和功能,仍处于观望的态度,担心入驻其他平台会造成现有流量的转移或丢失。再加上一些平台功能尚未完善,也没有能力提供相应的鼓励及回报条件,导致公益机构对新出现的公益平台响应率并不高。 “大家都为志愿者的线上留存感到头疼,也存在不少为迎合考核而突击造假的数据。”作为一家技术提供方,陈迪表示,根本原因在于开发者没有认识到APP对于公益组织和参与者的真正意义。“移动互联网技术的核心是让沟通变得更简单,单纯平台化思维已经很难满足用户对于互联网知识传达的要求。很多公益APP不活跃,用户流失率高,就是因为平台只能给用户提供咨询平台,简单互动,这些已经落后于现有互联网产品带来的体验,用户并不喜欢。” 对于个体而言,公益活动是一种低频的行为,单纯的APP打开率过低,用户下载和推广都受到限制,必须要辅助高频产品的功能对接。因此,为避免成为一个简单的信息对接平台,让公益机构和志愿者自愿入驻,提高平台的自活跃度,义工时间平台在设计时十分注重增加产品的复合性和用户黏性,除了实现公益服务供需对接,其还增加了几个实用功能。 “第一,时间银行,其能够记录你参加公益活动的时常、次数、公益机构对你的评价等信息,记录你的公益轨迹,也能够记录机构发布的活动信息等内容;第二,我们跟公益机构合作,推出公益扶贫产品,开展精准扶贫,希望实现商品的价值转化;第三,CSR采购,这里涉及到企业社会责任、企业和公益组织的合作,而我们作为平台方,通过价值转换也能够履行自身的社会责任;第四,公益社交,我们的平台能够实现社交功能,在平台内部就可以和其他公益伙伴进行交流。”刘宏伟告诉记者。 实际上,国外早就有了时间银行的概念,义工时间平台在开发之初也查询了美国、欧洲等一些国家的做法。此外,义工时间还同中国人口福利基金会、中国社会福利基金会等机构签署了战略合作,落实国家“精准扶贫”战略,合作内容涉及国家幸福工程全国699个服务站点的上线合作,形成全国范围的公益O2O体系。

发起“公益100”社区公益服务行动
而借助上述五大功能,义工时间平台也一直在尝试推动社会征信及线下公益消费、线下公益活动,如承办首届慈善北京展览会、发起“公益100”社区公益服务系列行动、落地2019北京世园会“园艺生活好课堂”社区公益网点等。 “义工时间本质上是公益服务的时间银行。”刘宏伟表示,“其核心观念是把时间作为公益服务的基本测算单位,也就是公益通货,建立评价、积分及兑换机制,与社会公益服务事业相关的个人、企业、政府、社会组织、媒体、资本等各种社会力量建立利益关联机制,实现高效的社会公益资源对接与组织,形成非现金基准的社群互助、社区互助、社会互助的全球价值体系。我们也希望借此创造一个不以金钱为衡量标准的价值体系,贡献我们的时间,和他人分享生命的价值和长度。”
链接:还有哪些志愿服务平台
志愿云




2014年11月,中国志愿服务联合会正式发布了“志愿云”系统。该系统源于2008北京奥运会志愿服务注册管理系统,旨在建立全国统一的志愿服务信息系统,解决全国志愿者实名注册、服务记录转移接续、志愿服务供需对接、志愿服务组织在线管理等问题,实现全国志愿服务数据库互通互联,最终实现志愿服务需求和供给的对接。 志愿汇


“志愿汇”是“志愿中国”手机应用端口,而“志愿中国”信息系统是共青团青年志愿服务信息系统,也是青年志愿者信用信息系统核心组成部分。志愿者们不仅可以随时随地获取志愿服务信息,报名参与感兴趣的活动,还可以通过科学化采集的志愿服务时数转换成的益币在APP上兑换相应的激励。 全国志愿服务信息系统 2017年8月,全国志愿服务信息系统正式上线运行。该系统由民政部开发建设,涵盖PC端和移动端。通过该系统,志愿者可以参与自己感兴趣的志愿团体和项目,记录、转移、接续自己的志愿服务时间;志愿服务组织可以按照规范的流程发布项目、招募管理志愿者、开展服务,实现供需有效对接;管理部门可以了解志愿服务情况、开展数据决策分析等。 中国旅游志愿者APP


2017年9月,国家旅游局推出了“中国旅游志愿者APP”,这是一款为专门为全国旅游志愿者开发的掌上服务平台,集志愿者注册、志愿活动发布、志愿者招募、志愿组织管理、志愿时间记录、新闻宣传等功能于一体,致力于帮助全国旅游志愿者随时参与旅游志愿服务。

- END -
本文为公益时报原创首发



作者 |皮磊责任编辑| 于俊如    微信编辑 | 吴丽萍


来源社工观察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提高公益效率,开发一款APP就够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