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军宏 | 从行动与效果角度看公益与慈善(连载二)
导读一、行动不同的公益与慈善二、效果不同的公益与慈善
说明《公益与慈善的区别》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发心不同的公益与慈善》。第二部分是《从行动与效果角度看公益与慈善》。
第三部分是《公益与慈善的反思与未来》。
本文为第二部分。
http://static.video.qq.com/TPout.swf?vid=b0550cu4tfo&width=500&height=375&auto=0&auto=1
1-THE FIRST-
行动不同的公益与慈善慈善一条道,就是分蛋糕
有一次出地铁,看到一个乞丐,很惨,受不了然后捐了10块钱,那人磕头连连。当然除了我,还有很多人捐。后来看到一个新闻,说西单的乞丐每天收入4000块。当然每天收入4000听起来也有点假,但是职业乞丐月收入过万的倒是很多。甘肃岷县小寨村和北京苹果园地铁站西北侧的金顶山村就是有名的乞丐村。只要有收入,就会形成产业,为了提升效率,就会分工。(收入→产业→分工→提升效率)如果越惨越容易获得高收入,那么追求惨状就是产业发展目标。(如果越惨越容易获得高收入,那么追求惨状就是产业发展目标)这和放生的情况是一个道理,放生非野生动物会促进养殖业,放生野生动物则会加速野生动物的灭亡。
看来不忘初心不一定对啊,还得勤动脑子勤动手,尤其不能播了一个爱的种子以后就什么不管了。
行动不同的公益与慈善公益办法多,效率兼顾公平
以结果为导向,好的都算的话,那就多了。
早上去市场,五毛一个鸡蛋,钱不能是假的,鸡蛋不能是石头,后来发现别家的才4毛,鸡蛋更好,店家真是一个大好人。本来每次去买菜吃饭都得走20分钟,后来有人在楼下就开了店,方便许多了。我住的这个地方,以前出租车根本打不着,路窄且偏,现在有了优步和滴滴,直接就是下楼上车模式。
为什么商业不管初心如何,结果会越来越好呢。商业为了他人有益,就得去了解他人的需求,寻找问题的焦点,分析问题,并制定解决方案,并以科学的方法且在前人经验的积累上,去确保对方受益。(为什么商业结果会越来越好?商业为他人有益,去了解他人的需求,寻找问题的焦点,分析问题,并制定解决方案,并以科学的方法且在前人经验的积累上,去确保对方受益。)小到一个鸡蛋,大到一个楼宇,都需要这样。商业中的每一个行动节点,都经过了如此的审视。如何确保别人对我们的审视比我们自己更负责任呢,就是“拿命审视”,别人必须付钱给你,只要不付钱,他就不会负责任的要求你,失去外界压力,人就容易放松自己。另外就别说客户怎么样了,你要是做不好,马上有另外一个商家取代你,让你倒闭。真是客户不好伺候,竞争对手也不让你好过。
除了商业,我们去实现一个社会目标的办法就非常多了。例如科技、制度、道德、教育等等。只要可以解决这个对象存在的问题,哪个办法好可以选哪个。
慈善的尴尬之处在于,如果你不这么做,美名就没了!
二、效果不同的公益与慈善不同手段的效果
正因为人人都有生命,为保障不得不去做对他人有益的事情。不管出卖劳动力、还是出卖智慧。总得解决他人的难题,这样一来,针对一个问题的不同办法,形成了不同的路径,有了不同的组织。
回到实际上,世界上有4500万的盲人,我们如何解决因为失明带来的种种问题,有很多的办法。
如果各种途径都解决了问题,那么谁比谁更高尚?从解决问题不同维度上看,商业是总量最大的、科技是效率最高的,制度是最具备决定性的,教育是最有持久效果的公益。
补贴、分配、福利制度的特点是凡给你一个糖,就必然要拔你几根毛。当然治本要紧,治标也要紧,米饭和面条人都要,改善一个社会,需要东南西北人前后左右上下都使劲。米饭不能否定面条的功劳。
效果不同的公益与慈善不同手段的效果
-如何让个体更自立-
给一个穷人不断的给予物资、金钱、给予教育会让其更自立吗,不一定,也可能是更为败坏。人性这个东西,越溺越依赖,越磨越坚强,越娇越脆弱,越惯越任性,越搏越成功。无条件无原则的爱只会“折损自己物质,败坏别人的精神”。
反而我们如何让一个人更自立呢,就要靠信息的传递使其自醒,不管是在磨练中明白道理还是意志独立,更为坚强,或是通过网络的信息传递使其自立、致富动机更强。自立首先是财富的自立,没有财富基础的自立就是做梦,梦里无限美好,但是身体还在床上,醒来难免是痛苦的。这就像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一般不可持续。而财富的增加不能去投去抢,也不能劫富济贫,也不能天天上街去乞讨。只能自食其力,靠为别人创造价值而为自己谋取生命的保障和意志的自由。这就只能靠商业了。
-如何让社会更自序-
一个人什么时候需要秩序呢?自给自足,丰衣足食,鸡犬相闻,老死不相往来需要秩序吗?当然不要。如果要以物易物,就必须要有规矩了,否则以粮食换石头自己会饿死啊!就需要有约定,要不就无法继续下去,商业与规矩是天生一对。不信看看一个生意人不守约定会有什么结局。而一个农民不守信用又如何,他照样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显而易见,商业才会有自发的秩序。
现代的大规模的慈善行为会有助于社会秩序的建立吗?更不能了。例如经济适用房,西方国家援助非洲等等。看起来貌似穷人得益。实际上有钱、有权、有势、有暴力能力的人更容易获益。在非洲,大量援助要不进入贪污腐败的政府,要不就成了非法武装的囊中物。即使2008年的地震,我们也可以看看新闻,最后是怎么样的。我们的俗语是不患贫而患不均,人性就是这样的,然后怎么办,没人主持公道,那我们就开干!嘴不行刀上!尤其对那些落后、贫穷地区的大规模援助慈善活动,例如捐生活用品。直接会导致当地的小商业受到损害,大家东西都有了,谁去买啊。那脆弱的秩序基础又遭到打击和破坏。
罗辑思维一期节目《慈善的善与恶》曾经提到:哈佛大学有两名教授做了一项针对非洲国家的追踪调查。结论竟是: 一个国家得到粮食援助每增加10%,这个国家的暴力动乱程度就会增加1.14%。很简单,粮食有限,大家都想分一杯羹。在没有法治的社会,只能靠拳头和暴力。
如果社会中每个个体不能彼此之间达到均衡,互相牵制。那么一般的老大就很难当(有些老板就喜欢员工对掐),就需要更铁腕的老大主持场面。最好来一个秦始皇、普京这样的。如果社会的商业已经像淘宝、滴滴、优步这样实现均衡,那么法律显然也没有什么用处。反过来,如果有一个强有力的干涉者,我们就心情不好。
总结
慈善并不太注重效果,重行动。而公益,不看过程,就看结果。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