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江雪:公开透明是公益机构的必然选择
透明是建立和维系信任的一种生存方式我越来越不认为透明是道德问题,也从不考虑透明的成本,因为透明是真爱梦想的基因。真爱梦想成立之初,没有与生俱来的名人光环,没有大富大贵的朋友圈,也没有家族和企业的资金支持。我们的公益创业从个人的亲身行动开始,没有太多可借鉴的成熟经验,当然也多了很多想象的空间。真爱梦想的发展主要是通过口碑传播,要赢得口碑就要产品做得好,而且还得说得清。早几年前,真爱梦想所有的捐赠人都是我们的朋友,或者朋友带来的朋友,大家出于信任把钱交给我们,我们就要对朋友负责。如果不能交代清楚真爱梦想拿这些钱做了什么,那么不仅会失去捐赠,还会失去朋友。只能依靠我们的朋友圈就是我们当时的生存结构。第一次写基金会年报的经历让我们意识到人是多么容易落入惯性思维的陷阱。当我们进入公益人这个角色时,就会不自觉地忘记职业经理人的商业常识,习惯以“做好事,讲悲情故事”的方式向捐赠人做汇报:我们总共筹了多少钱、花了多少钱,每个月去了哪里做了什么事情,然后展示下孩子们充满笑容的大眼睛……2009年推出第一期年报的时候,我们就是这个思维模式。当我们兴冲冲拿着满载图片和故事的第一份年报向捐赠人朋友汇报时,我们觉得自己做了既开心又高尚的事情。当时基金会的监事是供职于证券公司的老朋友,她看完我们的年报后说,“你们研究过这么多上市公司年报,自己写的年报可看不出你们是金融专业人士啊。”这句话让我们感到惭愧。从那以后,时任秘书长吴冲就开始拿出投行专业人士的劲头,认真地写每一年的年报。后来吴冲成了副理事长,写年报成为每个部门负责人的必修功课。真爱梦想的员工学会了以理性方式来复盘工作,不仅在年终,而且在每个项目结束的时候都会做复盘会议,并及时将结果分享给全体伙伴借鉴。大家一面总结做过的事情,呈现数据,一面分析为什么这样做的原因,以及过程中的得失成败。我们践行着梦想课程的三个理念:问题比答案重要,方法比知识重要,信任比帮助重要。能让即便是最信任的朋友得到完整和专业的反馈,才是认真地对待朋友们的善款,好的项目才有口碑传播。这是生存结构给我们上的透明第一课。“公开反思,过程透明”才是真正的透明真爱梦想第一年的年报对捐赠数据的公开和活动事迹的讲述,其实是最简单的,如果跟我们后期的年报相比,它只算得上是公益透明1.0。2010年真爱梦想的年报,就有了很大不同。依然有数据和报表的公开披露,但也有我们对工作的反思——因为我们始终保持一份警醒:我们做的也许是错的。这一年的年报中最重要的一点是,我们建立了基金会信息披露的标准化模式,叫结构化披露。此后很多基金会也开始逐步采取这样的披露方式。结构化披露的好处有很多,因为这样做可以防止机构报喜不报忧,在年报中净捡好听的说。当我们采用结构化披露,年报中每一部分内容常年公开,不管是做错了还是发生问题了,都跳不过去。这一做法还有利于机构对比研究,评估机构的长期发展趋势。除了一些基本信息的公开,监管机构还要求披露资产负债表、业务活动表、现金流量表,可以看到基金会资产和营运的整个状况。但真爱梦想是为数不多的公布财务报表附注的基金会。其实财务报表附注里面有很多名堂:大额捐赠明细、投资收益、关联交易、项目活动费用明细、管理费、理事及监事的工资、员工薪酬,资产构成一目了然。基金会跟上市公司在某种程度上是一样的,以他人资金做投资。公益是社会投资,赢得投资(捐赠)靠的是你对未来的洞见,实现战略的执行力,和别人对你的信任。如果透明1.0是讲故事,透明2.0就是用系统化和结构化的方式来讲故事,而“公开反思,过程透明”是公益透明的3.0。真爱梦想的年报有详细的分析,每年我们都会分析我们的筹款是怎么来的,筹款增长的原因是什么,有哪些原因是持续的、哪些原因是新增的。我们在做分析的时候就能发现自己的成长,也让我们的捐赠人、同行看到真爱梦想的业绩是如何快速增长的。除了对筹款进行分析之外,我们还有对机构运营方方面面的反思,主动筹款请独立第三方专业机构来给我们的项目做效果评估。历时3年的梦想中心项目效果评估结果将在2017年发布的年报中呈现,我们将针对评估的结果调整我们的策略,改进我们的工作。敢于做这样的评估,是对组织发展的一次磨砺。只有直面问题,才能持续发展。我是这样理解真爱梦想的“公开透明”的:公开是真爱梦想的工作价值观,透明是价值观的呈现方式。它不仅体现在我们的网站和年报上,而且融入每一个真爱小伙伴每一天的工作细节中。没有过程的透明,就不可能有结果的透明。有品质的公开透明,不仅需要勇气,更是每个需要对外募款的公益组织自身生存结构的必然选择。来源:中国慈善家
页:
[1]